俗名幽灵螳螂:Phyllocrania paradoxa
也叫它们“鬼螳螂”,是一种来自非洲的小型螳螂,以其枯黄、褐色为主的独特叶状身体而著称。
它们经常以枯叶拟态隐于林中,然后如同幽灵一般送猎物上路。
在野外,幽灵螳螂经常会伪装成枯萎的叶子,从而有效地融入枯叶堆中。
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可以轻易的捕获毫无戒心的猎物,还不易被捕食者们发现。鸟类等捕食者往往会忽视与大环境颜色相似的昆虫们,所以只要幽灵螳螂保持静止不动,一般就不会被注意到。
不过如果受到威胁,若虫和成年雌性会装死,而成年雄性会选择逃跑或飞走。
性别二态性(蝾螈那期很详细的讲过了):
与大多数种类的螳螂一样,幽灵螳螂也是两性异形的。
成年后,该种的雌性体型要比雄性大。雌性的头部有更多的锯齿状延伸。触角较短,前胸较宽,翅膀较小,只延伸到腹部的末端,有六个腹节。雄性较瘦小,翅膀较长超过了腹部,有八个腹节。
其明显的性别特征,则是它们头部不同的冠状突起。
雌性的较短,看上去有很宽的突起,通常都很平直。雄性的更长更薄更加复杂,有很多折纹。
雌性幽灵螳螂的寿命可达8~12个月,在生命历程里一共会经历7次蜕皮,而雄性的寿命却要短得多,大约会进行6次蜕皮。
据记录,一只幽灵螳螂在被圈养的情况下,存活了长达18个月。
饲养:
幽灵螳螂是最受欢迎的饲养螳螂品种之一,因为它不仅外形美观且容易饲养,寿命也相对较长,饲养难度比斧螳略高。
与许多螳螂不同,它对同类没有很强的攻击性,这意味着可以把一对或者好几只放在一起养(但在未成年时,应该将它们分开。并且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它们也会互相残杀)。
这种螳螂有点胆小,很容易被猎物吓倒。因为体型问题,幽灵螳螂选择的猎物大小通常和它们的头部差不多大。
有时看见稍微大一点的猎物,还会被吓得选择逃跑。喂食的镊子或者是主人的手,都有可能让它们受到惊吓从而拒绝进食,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请等待十五分钟,然后再重新尝试投喂。
最好一直保持湿度与温度合理的饲养环境,每天都要喷水。对于该属来说,水分很重要,合适的湿度可以避免许多健康问题。
例如:蜕皮。因为幽灵螳外型奇特,所以在蜕皮时,更容易产生问题。如果湿度过低,它们的皮很有可能被卡住导致畸形,最终死亡。
温度在22~28℃内比较适宜,适当的温度可以保持正常的代谢水平,也可以蒸发掉容器壁上的水分,从而避免细菌真菌滋生。
如果你想尝试得到体色为绿色的幽灵螳螂,可以用更多的绿色植物装饰容器并保持环境更湿润(从外面捡回来的树枝要进行加热处理,否则可能携带寄生虫)。
饮食:
幽灵螳螂是一种安静的螳螂,很少会主动追逐猎物,它们宁愿慢慢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手。
幽灵螳螂会伪装起来,然后耐心地等待,直到毫无戒心的猎物出现。一旦看到猎物,它们就会果断出击。可怜的猎物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牢牢卡在了这只掠食者的利爪之间,沦为食物。
它们吃各式各样的昆虫,但最喜欢吃苍蝇。
生长过程:
新生的幽灵螳螂被称为L1若虫,看起来像黑色的蚂蚁。行为也大致相似,会经常跑来跑去来模仿蚂蚁的行为。当它们第一次蜕皮时,就不再是黑色而是棕色,也不会再那么多动。
下图是:L3若虫幽灵螳螂吃果蝇——此时你还看不出它是雄性还是雌性。
该物种的雌性比雄性稍大和强壮。从L4/L5左右开始,光看外貌便已经可以轻易辨别雌雄(详见前文)。
L5及以后,雄性比雌性瘦小,腹部外侧的附肢也相对较小。在第L6之后,它们的冠开始变得明显不同。
最后一次蜕皮后大约2~4周的时候,应尝试进行配对。请务必记住,在这之前要确保雌性已经吃饱了。
性成熟:
雌性在大约经历7次蜕皮后完全成年,因此处于L8。6次蜕皮后的雄性,即L7。完全成熟并蜕皮后,雌性还需要2周时间才能准备好繁殖。而雄性仅需要1周,因为雄性在达到性成熟蜕皮后只能再活2个月左右了。
繁殖:
繁殖相对容易,当你成功的将两只幽灵螳螂聚集在一起时,就不再需要做任何事情。
幽灵螳螂会在适当的时候繁殖,你甚至不会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因为这通常发生在晚上。该过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或者几天,而且雄性被雌性吞食的情况很少见。
卵囊很长,呈沙色,里面装有20~60 个卵。孵化的具体时间与温度有关,通常在6~8周内孵化。
幽灵螳螂可真是:只要吃饱喝足,我们就是好朋友好伴侣的标准实例哈哈哈哈。
看来干饭才是真真正正的第一位,各位也要多吃好吃的多吃肉肉!
我是奇怪的bot,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