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伴随着“硬盘技术的进步”,QLC颗粒也越来越成为入门市场中的主流。如今的中低端市场上,QLC产品的数量前所未有。

所谓“QLC”,指的是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信息数量。对比此前的“TLC”乃至“MLC”颗粒,QLC的每个单元存储有更多信息,对应的电压状态也更复杂。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NAND硬盘的主控、存储颗粒与DRAM缓存,均局限在一片狭小的空间中,温控与散热自然成为了难题。也正因此,主控速率被再次下调,仅维持在PCI-E3.0 X2水准。好在有着3DXpoint的加持,顺序读写速率的损失 不足挂齿。

然而,作为“相变存储器”的一种,3DXpoint的技术原理与3D NAND大相径庭。它们的主控自然也无法兼容。为此,英特尔装入了一块完整的“傲腾内存”,占据了H20的后半段空间。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代号为“SLMXT”的特殊控制芯片,与P1600X所采用的型号相同。但在H20上,它同样工作在PCI-E3.0 X2的速率之下。存储颗粒的容量则是32GB——并不算大,但用作“加速”已是绰绰有余。

不难看出,尽管封装在同一个PCB板上,但H20分明是两块完整的硬盘。它们会被操作系统分别识别,需要借助英特尔的特殊驱动 方能合而为一、共同运转。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特立独行的硬件设计,最终成为了“混合硬盘”昙花一现的根源。为了使其顺利地“合体”,H20有着极为苛刻的使用要求。

它必须配合英特尔10代至12代酷睿之间的硬件平台,在BIOS中打开“混合硬盘”的相关设置、使用已注入INTEL RST与VMD驱动的系统,并将H20安装在PCH引出的M.2插槽上,硬盘“合体”才有可能成功。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雪上加霜的是,受限于“玄学”般的硬件兼容性问题,实际操作的“合体”难度只高不低。倘若在不受支持的平台上使用“混合硬盘”,遭遇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英特尔平台通常仅能识别H20的傲腾部分,而AMD处理器只能对着QLC干瞪眼。少数平台能完整识别“混合硬盘”的两大模块,但是也就止步于此了——由于缺少关键BIOS选项,这些电脑不能完成“合体”的最后一步。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使用过程中的困难重重,“混合硬盘”的推广注定举步维艰。尽管如此,在H20的性能表现面前,这一切又是否值得呢?

性能表现

不可否认,H20的性能十分强劲。670p虽是QLC硬盘,其缓内表现却已与不少TLC产品相仿。3DXpoint的加入更改善了写入耐久。高达370TBW的质保寿命,已与一些TLC硬盘十分接近。

而H20的傲腾部分更是值得一提:这是一块降低了接口速率的Optane M15。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它本是消费级傲腾的继任产品,却因英特尔的策略调整无疾而终。这块代表着“M.2 2280性能顶点”的相变存储硬盘,最终在H20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强强结合,最终成就了令人瞩目的性能。倘若突破重重困难,合体后的H20 终将登顶性能之巅。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且慢,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合体失败”才是混合硬盘的常态。当H20的两大部分独立工作时,它的性能表现又如何呢?

不出意外的是,脱离了3DXpoint颗粒的加持,QLC硬盘的水准原形毕露。“二次降速”的主控加上严苛的温控,灾难性的缓外性能暴露无遗。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动辄不足100MB/S的缓存外速度,与机械硬盘的对比将是常态。纵使用上再多技术手段,也难以挽回先天性的原理不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傲腾部分的性能 并没有受太大影响。顺序读写速率的确不高,但这也并非是“相变存储器”的重点所在——没有了QLC NAND的拖累,傲腾的潜力得以完全释放。高达300MB/s的惊人随机读取速率,足以令所有对手相形见绌。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然而,傲腾的掣肘来自于原理自身,“相变存储器”难以堆叠容量。仅有32GB容量的它,空有性能 却少有用途供其施展。成为其它硬盘的加速陪衬,或许本已是它最大的意义了。

除了性能表现以外,“数据可靠性”同样是用户们所关心的话题。在这一方面,英特尔的表现如何呢?

数据可靠性测试

英特尔曾不止一次地强调,其QLC颗粒“有着与TLC一样的品质与可靠性”。仿佛为了证明这一点,英特尔甚至将QLC技术用在了极为重视耐久的企业级市场,并将固态硬盘的容量推向了新高度。

英特尔解释称,自己的QLC颗粒使用浮动栅极结构,拥有更好的电子保持能力。而如今普遍量产的TLC颗粒,是更为简易的“电荷俘获”结构。

这究竟是“确有其事”,抑或只是英特尔的“自吹自擂”?针对大家所担心的“数据保持能力”,我也对其进行了测试——基于一块经过重度擦写的QS“质量验证”H20样品。在测试开始时,它的健康度已下降至62% 。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然而,经过全盘写入与8个月的静置后,这块硬盘的数据效验仍然能够通过。全盘读取的速度也没有丝毫波动,保持在1GB/s的最大速率限制下。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作为对比,一块放在硬盘盒上使用、主要存储较大文件的TLC硬盘 反而出现了严重的“冷数据”情况。它的速率波动极大,并多次下降至750MB/s以下。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可以认为,在H20的144层QLC颗粒上,确实无需过多担心“冷数据”问题。至于那块3DXpoint傲腾——它使用了特殊的技术原理,通过“电阻”而非“电子”记录数据。材料的相变需要上百摄氏度的极苛刻条件,既然如此,也几乎不存在“冷数据”的担忧了。

后记

时至今日,傲腾H20的价格已不算高昂。考虑到它“合体”成功后的卓越性能,这块独特的产品或许仍值得一试。只是,随着英特尔存储部门的裁撤,“混合硬盘”注定将消失在时光之中。

根据INTEL的策略,3D NAND是代替机械硬盘的基石,因此迫切需要更大的容量、更低的成本。而高性能领域的存储需求,则由3DXpoint来完成。

因此,INTEL选择押注QLC与傲腾。“混合硬盘”奇特设计的诞生,也是这一思路的具象化体现。

当“相变存储器”遇上QLC:傲腾“混合硬盘”H20

然而,正如H20那极为繁复的使用条件那样,“取长补短”终归是英特尔的美好幻想。傲腾和QLC并没有如INTEL所想的那样,带来一个新的时代。与之相反的是,它们带走了属于INTEL的时代。

伴随着傲腾与QLC的接连失利,INTEL开始失去昔日的利润和技术优势。作为曾经的行业巨头,如今的英特尔日渐式微。但是,QLC的“潘多拉魔盒”已被打开。汹涌而至的它,终有一天会席卷市场。

与其说是“时代的浪潮”,倒不如形容为打着变革旗号的海啸。总有那么一瞬间会令你疑惑:行业是否在“倒退式发展”?然而作为当代PC中那块最长的木板,不少用户对硬盘性能的感知确实不强。

比起那追求极致带来的高昂成本,更大的容量与更低的价格 或许才是消费市场所追求的。不愿接受这一切的我们,又是否做好了直面那名为“QLC”的技术海啸的准备?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数码硬件

联发科X5 超大核,跑分公布:历史性飞跃!

2024-5-1 0:00:00

数码硬件

显示器选购参考(二)

2024-5-3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