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者,一个对普通人来说充满神秘气息的职业,因为恐怖游戏《零》系列的剧情而被游戏圈冠以游戏中最危险的职业。在《零》中虚构的民俗学者麻生邦彦、宗方良藏、真壁清次郎等人作为推动游戏开端和发展的工具或线索使得游戏剧情具有很强烈的“真实感”。
除此游戏之外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民俗学者还会作为主角扮演警察或者侦探的角色去侦破匪夷所思的案件,例如金阳成三郎主编的漫画《民俗学者八云树》,因为受到神道教影响的日本古老地区总会有一些流传在民间的传说,但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法与人道之的另一层典故,当充满神秘的民俗现象和犯罪案件二者相互结合会给推理爱好者们一种全新的视角去体验案件侦破的过程。
只不过不同于《零》系列中充当悲惨故事背景板的民俗学者们不同,身为主角的八云树在拨开民俗案件的迷雾后,总是会发现背后是一个个情节曲折离奇结局悲惨凄凉的故事。可以说《民俗学者八云树》的架构依旧是日本推理小说本格派与社会派的交叉组合。
在游戏中的民俗学者,因其高死亡率被冠以最危险的职业,而现实中的民俗学内容其实并不神秘,民俗在英语中的原本含意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直译则是“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是一门兼具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交叉学科。研究范围涵盖了存在口头的神话传说,猎奇志怪;涉及宗教元素的民俗疗法、星象占卜等。早在东汉时期产生了专门讨论风俗的著作,如应劭的《风俗通义》。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专门记述地方风俗的著作,如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等。隋唐以来,全部或部分记录风俗习惯及民间文艺的书籍更多。但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俗学著作,却产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后。
中国的民俗学诞生于1918年的北京大学全国近世歌谣活动,到1950年民俗学以民间文学的名义在大学中文系中存在。直到1978年钟敬文起草《建立民俗学有关机构的倡议书》,走上了由民间文学扩大到民俗学的路径。中国民俗研究长期采取社会史的方向,也就是把具体民俗事象的发生学和变迁史的知识建构作为主要的学术工作,以便理解中国社会的过去,尤其是久远的过去,如所谓的“原始”时代。研究孟姜女故事,探讨的是故事从先秦以来如何成形、如何传播;研究端午习俗,梳理出来中国曾经有过龙图腾的时代。
云梦睡虎地竹简,记录了先秦时期的法律和民俗活动
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由于日本文化中对于风物和乡土有一种特殊的迷恋,由于神道教泛灵多神信仰(精灵崇拜),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在泛神论的世界观里,人和生灵之间有着一种巧妙的关联。这也影响了日本人的世界观和他们看待自然世界的眼光,而这种传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已经慢慢消逝或者成为了某种不常被记忆起的仪式。而民俗学家则是以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使得这些传说从文献古籍中浮现出来,以另一种方式联系着我们的城市生活。
谈到日本民俗学者的历史,则绕不开柳田国男和学生早川孝太郎这两位奠基人。早川孝太郎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日本三河地区(今爱知县东半部)被称为“花祭”的,隆冬时节彻夜进行的民俗祭礼。《花祭》全书1600余页,分为两卷,第一卷从概述、祭祀的结构、祭场与祭具、仪礼、舞踊、音乐与歌谣、参与者、面具、祭文词章与口传等方面全面记述了“花祭”的过程及诸多相关要素,第二卷则重点集中在艺能方面,围绕神乐、御神乐、田乐、地狂言等对20处传承地域进行了分类整理与分析,并收录了相关的各种文字记录。
日本的民俗学大约形成于百年之前。在18世纪,探究日本特有之文化的“国学”,以及19世纪后半期由欧洲引进的人类学的“土俗研究”,可以说是日本民俗学的两大源头。但真正意义上的民俗学,却始自柳田国男1908年夏对九州地区山间村落的刀耕火种及原始狩猎方法进行的调查,以及同年秋他从出生于东北的一个青年那里收集流传于当地的种种奇闻逸话。后来,柳田先生与聚集于其门下的青年才俊们一起建立了民俗学研究组织,开展了研究活动。日本民俗学就这样作为“在野之学”发展起来。
而在欧美国家,民俗学是19世纪在欧洲首先创立的学科,在这之前,世界各国对于民俗事象的记录和探讨,都还处在前科学的阶段。但在18到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发展的背景下,民俗学学科异军突起,并将影响传布到美洲和亚洲、非洲,使其成为世界性的学科。
德国可以称之为民俗学的摇篮,德国民俗学的奠基者、著名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格布·格林和威廉·格林认为民歌的创作与任何个人无关,而是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奇迹。他们进而提出民间诗歌的原始形式是史诗,而史诗又与神话传说关系密切。他们十分重视收集民间口头创作,相继出版《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德国的传说》、《德国的神话》等影响极大的著作。格林兄弟的民俗学研究直接服务于他们重建德国民族文化、抵御当时的法国威胁的政治目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他们著作中的一条主线。而格林兄弟坚持民间创作的美学价值必须重视,民间诗歌的美学与民族精神一样重要,也有待重建。
格林兄弟的影响很快越过英吉利海峡,在嗜古成癖的英国古物学者中引起积极反响。这些教养良好的英国绅士对所有年代久远的东西都感兴趣,包括被他们称之为“民间古俗”的民间风俗习惯、仪式信仰、口头创作等等。1846年,古物学者汤姆斯提议以“民俗学”(folklore)来代替过去关于民俗文化的种种说法。这个自造的英文字由“民众”(folk)和“知识”(lore)拼在一起,既涵盖了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化,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其属于民间的本质。因此,它很快为多数学者接受,并成为民俗研究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名称。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国堪称为民俗学的故乡。
在北欧诸国,民俗学则是和民族主义绑定在一起,民俗学在北欧(特别是芬兰)是民族主义运动的孪生兄弟;在学科建设方面,民俗学无论在芬兰还是在瑞典、丹麦、挪威都享有较高学术地位,而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芬兰的民俗学研究远远早于现在的芬兰共和国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民俗学在教育国民、争取芬兰独立的运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北欧民俗学的另一显著特点是档案馆与博物馆起了很大作用。瑞典的北方博物馆,挪威的北欧博物馆,丹麦的民俗档案馆实际上都起着民俗学运动中心机构的作用。
芬兰赫尔辛基KIASMA当代艺术博物馆
现实中的民俗学者们从来都是深入田间地头,捕捉民俗旧闻。因为在日本一切研究国内文化的都可以笼统地称为民俗学,这种研究范式也承继自柳田国男。而中国民俗学主流研究在少数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恐怖游戏中的民俗学者与克苏鲁小说中的历史学者、考古学家,神秘学研究者一样是用于将故事从日常转向非日常,让异常存在合理化。给观众解说超自然理念的一个引子/工具人。于是当这个工具完成使命之后。就要以一种合理的方式退场。因为是恐怖故事,所以能够彻底摆脱故事的办法大多数情况下是*****和失踪。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