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柯巴鸠:Caloenas nicobarica
是一种大型鸽类。
非常有趣的是,一些遗传学研究表明,它是与已灭绝的渡渡鸟(Raphus cucullatus)最接近的现存物种。
分布于东南亚各地(主要分布在尼科巴群岛上)。栖息于岛屿上的沿海热带森林中。
外貌:
体长约34~40cm,平均重量为600g。寿命大致为6~7年。
上身主要为绿色,带有红铜色光泽。头部和颈部的长羽为黑灰色,带有些许绿紫色金属光泽。
翅膀带有蓝色,下身呈暗灰色。尾羽很短,为纯白色。有着褐色的虹膜,黑色的嘴。腿和jio很强壮。
1738年,英国博物学家Eleazar Albin在他的《鸟类自然史》中,首次对尼柯巴鸠进行了描述,并配上了两幅插图。
目前,一共有两个被认可的亚种:C.n. nicobarica以及C.n. pelewensis Finsch。
雌性体型要比雄性略小,嘴更小,羽毛更短。
还未成熟的尼柯巴鸠幼鸟,尾巴是黑色的,可以很好的与白色尾巴的成鸟区分开来。
习性:
尼柯巴鸠是一种“吵闹”的物种,往往会非常频繁地发出重复的低音调鸣叫。
平时群居,喜欢成群结队地从一个岛飞到另一个岛上去。
白天通常呆在食物充足的地区活动,晚上睡在没有捕食者的近海小岛上。不怕人,也不会刻意避开有人类居住的地区。
和大多鸽子相同,它们的飞行速度很快。但也有不同之处,尼柯巴鸠群体不是无组织且松散的鸟群,它们往往成多列或单列飞行(主要在繁殖季节)。
如果在飞行的途中从后面看,尼柯巴鸠的白色尾巴会十分扎眼,甚至可以比作一种鸟类的“尾灯”。
对于一只尼柯巴鸠成鸟来说,一眼就能看出哪些鸟群成员既不是潜在的配偶,也不是潜在的配偶竞争者和领导竞争者(没有老道的经验,来将种群从一个岛引导到另一个岛)。
食物:
杂食性,以植物种子、花蕾、果实,以及小型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经常会被吸引到有谷物的地区。偶尔会适量摄入小石头,有助于磨碎种子,来促进消化。
繁殖:
该物种通常集体在近海小岛上的茂密森林或者灌木中,用小树枝在树叉上筑巢。
雌性一般产下一枚略带淡蓝色的椭圆形白色蛋,夫妻共同孵育约30~40天,直至完全孵化。
幼鸟没有成鸟显眼的白尾巴,尾巴的颜色也会直接影响雌性的求爱。
自然保护状态:
曾经,大量尼柯巴鸠被人类猎杀食用、捕捉当做宠物、做成装饰品交易。可用筑巢栖息地,也因人为因素(栖息地被破坏)正在减少。
现尼柯巴鸠野外数量稀少,但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Ⅰ,其中明确禁止了该种鸟类相关的商业国际贸易,现已渐渐好转。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CUN,它被视为了近危NT(Near Threatened)。
反正上一期也是美丽的鸟,这期干脆也继续给大家养养眼吧~
它们的羽毛真的好美可恶,要不是…我也好想养一只来。
开玩笑的,快来看看这只美丽咕咕是谁家的好鸽们啊!
我是奇怪的bot,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