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那天下着小雨,窗外雾蒙蒙的一片。其时虽已入春,混杂着泥土味的空气中仍然荡漾着春寒。冷雨如丝,犹如跳水运动员一般遁入苏州河中,先是隐匿不见,转而激起百十层波纹,向远方泛开。

答辩地点是一处老旧的教学楼,里面光线昏暗,很容易让人联系到老式恐怖片里的闹鬼场所。走进教室后,眼前陡然一亮,活像柏林战役前数百架探照灯一齐打开,晃得我睁不开眼睛。

审议组的老师们陆续到了,这些饱学硕儒一字排开,仿佛一面密不透风的铁壁。尽管他们性格各异,所治经典也不同,神情却同样严肃。导师组们坐在我前方,我的左手处则是担任答辩秘书的师妹,只见她一言不发,敲打键盘的手指却没有停过,不时皱起眉毛抬头看我。导师组、师妹、右手边的主讲桌,身后的白墙将我围在核心,动弹不得。与物理空间上的狭小封闭相对应,一股被压迫感从我的心头升起。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排解社恐的方法无他,唯多练习耳。可以找搭子互相联系,或者对着墙,对着镜子训练。年轻人脸皮就是要厚点,毕竟以后上岸了,组会,读书会,师门聚会,学科团建之类的还是少不了的。再说了,老师们也是人,不是三头六臂的怪物,又不会在复试时吃了你。

破除信息迷雾

不得不承认复试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如有关导师组和往年真题的情报),就像游戏里的战争迷雾那样。我的建议是利用可接触的一切渠道搜集情报,具体方法见后面的联系导师篇。

为啥要联系导师?

各位复试前联系导师的动机无非有二,一是希望对复试准备有所帮助,二是早日了解导师性格和学术方面的要求,从而做好规划,为正式读研做准备

要我说,第一种动机背后的逻辑其实不大站得住脚,因为大家收到的回复常常是“欢迎报考我的研究生,好好准备,祝复试顺利”云云。毕竟现在复试全过程录像封存,导师通常与你非亲非故,不太可能当着同仁的面过度偏袒你而坏了自己的名声,更不太可能冒丢饭碗的风险泄露题目,最多就是自己或者让手下的苦逼研究生给你稍微点拨一下复习方向(比如某某教材观点太老不用看了,看新教材就行),即使这样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颇有菩提老祖在孙悟空头上敲三下的意味。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所以我的看法是,提前联系导师对于复试的帮助是极为有限的,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关键还是自己的精心准备。至于第二种动机,我认为更合理些。就算你不联系导师,最后也会被分配到一个,但这就像抽盲盒,万一抽到的导师脾气古怪或是过度压榨,或是太过放养以至于对你完全不闻不问以至于你延毕或被劝退了,那就有点惨了因此提前联系导师就像抽卡池时的“许愿”,有利于减少不确定性风险

怎样联系导师?

想省钱的话就自己检索,比如去学校官网查找,去相关论坛提问,或者让自己的亲友与本科学校的老师(这条渠道常常被忽视,但别忘了,本科学校的老师也有可能是所报考学校的校友啊)帮忙问一问,想省时省力的话就去找机构。机构那些动辄数千上万元的复试保过班比较适合富哥富姐,其最大的帮助只有提供导师联系方式及历年回忆版真题

导师的选择方面,如果你想认真做学术,不妨去找严师,这种通常是既有抱负又有精力的青年老师,若是理工科老师则会监督你进实验室,参加组会,帮他打工,若为文科导师则会催你读文献,参加读书会,定期汇报。

若你志不在学术,而是把读研当做提高就业层次的垫脚石,则可以考虑放养型导师。此种导师要么是身兼行政职务而无力管你(比如你的导师是院长或校长,一年见不到几次面),要么是佛系的中老教师(佛系青年老师也有,但在非升即走的压力下应该很少)。另外也可以选择兴趣志向相近的导师,像我们学科的导师有的会唱京剧,有的看日漫,有的也玩游戏。

联系导师不像投简历,不能广撒网,不然几个导师在教研室里一聊天发现你把他们都联系了一遍,场面会很尴尬,最好是联系了几天后没有回应再去联系下一位(有的是觉得你条件不突出忽视你了,但有的导师是真忙)。邮箱联系比较正式,有熟人引荐或者脸皮够厚也可以加微信。联系时注意礼貌,简单几句话表明来意,可附带个人学术简历。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我个人是复试后才联系导师的,所以比较简略(其实后面还有一大段话)。大家复试前联系的话,应包括自我介绍(尤其是初试分数、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你的报考意向,你对所报专业的看法与见解,对老师的仰慕之情(比如对老师的专业领域很感兴趣),最后是祝福语。

学术简历

与就业时投的简历不同,学术简历要突出自己的学术科研方面的成就。我本科没太多拿得出手的学术成绩,也没投学术简历,因此就拿最近创业时做的简历举个例子,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首先是个人信息,其次是绩点(不高可不写),核心专业课成绩(如果有挂科就选择性写,分高的放前面),奖学金,然后是发表的论文(注明刊物级别,如果是一作最好强调一下),参加的学术会议,参加的课题、竞赛及所获奖项,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如果是跨专业或者跨方向可不写),最后是四六级成绩,专业类技能与资格证书(比如法学的法律职业资格证)、核心能力等。社团经历和实习经历相对而言不太重要,不过参加的读书会,课题组,助教经历等可以写上。

自我介绍

算是学术简历的浓缩版,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如果和复试组的某位老师是同乡,在自由提问环节可以套套近乎),本科学校,发表的论文,参加的会议,课题,竞赛,交换经历,兴趣爱好等。是否准备英文版看学校要求。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自 我 介 绍

这里注意别自己给自己挖坑,也就是自我介绍时不能太夸大或干脆造假。举个例子,我自我介绍时提了一嘴大二去南师大的交换经历,后面自由提问(聊家常)环节老师问我还记不记得南师大相关专业老师的名字,我几乎是脱口而出,老师们都笑了(一年后我才知道这位老师和我的导师有合作课题,学术圈就是这么小)。试想如果我造假乱写一气的话,绝无可能现场编一个人名出来,会让老师质疑我的品行,如果说忘记了也会让老师觉得我糊里糊涂,去交流没啥收获。

英语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英语考察要求不同,我这里料“敌”从严,简单讲讲听力和口语复试技巧(顺手把之前写的四六级复习技巧搬过来)。

这一篇关于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与高分冲刺指南,请查收

听力的话可以用四六级材料练习。首先初试阶段背英语词汇的时候就要注意发音,拿desert和dessert举例,它们虽然长得像,但是后者不仅多了一个s,意思不同,发音也不同,这就是所谓的语感,也就是“听得懂”。当然要是初试时没有专门练,现在查漏补缺也来得及。

其次是提高迅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允许的情况下在卷子上圈圈点点根据四个选项的异同来判断听力文本的主题和问题,从而做到有心理预期。这么说或许太抽象了,我就举个具体的例子。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从图中第三题的四个选项里,我们可以提取出'food'、‘protein’、‘calorie’、‘menu’和‘custmoers’等五个关键词,由此推断主题是和餐饮服务有关的。

而从第四题的四个选项里,我们可以看见四个句子只有最后的部分有差异,分别是“被罚款”、“关门”、“被警告”和“失去顾客”,由此可以推断这个问题是“这家餐厅可能面临的后果”。

另一方面是选项里的生词要及时进行标记,到时候哪怕认不出这个词,通过排除法也不影响答题要是四个都不认识,那还是先回红宝书打好词汇基础吧)。

此外就是多听,熟能生巧,尤其是多听错题。在做完一套真题并进行批改后,先不要看文本,而是重新用手机app听一遍,再去文本中定位,并及时总结错因。(比如是看不懂选项的词义,还是听文本的时候没有把某个词、词组和句子听清楚,还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在定位的时候出了问题,还是被干扰项迷惑了)

最后要特别注意,如果一个问题漏听了,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果断跳过不要影响后面的答题,以免发生连锁反应造成听力全局崩盘。

口语的话以准备模版为主,同时注意内容和形式。常见模版如自我介绍,为啥要报考这个学校,为啥要选择这个专业,家庭介绍,对专业热点问题的看法等。我当时比较懒,自己搞了个拿破仑主题模板。要是老师问我最喜欢的人物就说是拿破仑,最喜欢的书是《拿破仑传》,最喜欢的电影是《拿破仑与约瑟芬》,最高兴的事是小时候在新华书店看了一下午《拿破仑传》……果不其然最后没有排上什么用场。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纠个错,督政府的英文是Directoire,当时写这个模板是先写中文然后机翻的,主要是提示自己人物介绍类题型的思路

模版这玩意就和张三丰教张无忌的太极拳剑一样,重在剑意,不在剑招,关键是看到问题后知道自己能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作答,并适当把话题引向自己熟悉的或有所准备的领域。另外语速不要太快,输出几句后可以适当停顿一下,佯作思考,以免背模版的痕迹太过明显

当然口语基础实在不好也不用太紧张,毕竟面试的重点是专业课(除非你是英语相关专业),我很少听说有人因为口语太差而被导师们一致决定刷掉的。口语部分的基本要求是保持连贯(不要频繁卡顿,能完整说个三到五分钟即可),扣题(别只顾背模板而离题过远)和发音基本准确(至少让老师听懂你说的是啥),别像个闷葫芦一样坐在原地一声不吭就行(我们前一届线上复试就真有人紧张地一句话都说不出,导致老师们以为他网卡了)。

如果真卡壳了可以用点衔接类语气词“well…well…let me see……”,为自己争取思索时间,以免尴尬。别太在意语法错误瞻前顾后,因为老师可能也没听出来。另外要留意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

专业课

我报考的是法学学硕,当初专业课复试复习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基础知识(教材和机构笔记上的),二是导师组成员的专著与论文(有的老师著作等身,那只能挑重点看了),三是专业前沿热点问题。其他人文社科大致也是这个方向,理工科我就不大清楚了。

还有一点就是搜集往年复试回忆版真题,总结规律。我在几个不同的机构那里搞到了几道真题,自己琢磨其中的命题规律,发现老师们喜欢考概念间的比较。于是我在已有的五道真题的基础上进行类比与联想,自己又编了三十五道比较题,凑成四十组。有的能在直接教材里找到答案,有的需要我自己去查论文和外文文献进行总结。整理好后我就反复去背,最后果不其然……没有考到。但是押题的过程本身就是驱动自己读文献,按部就班完成复习工作的过程。押题是手段,不是目的

穿着仪表

穿着的要点是整洁,大方,得体,没有必要穿西服系领带,但也别打扮得太花里胡哨。态度诚恳(但别表现得局促不安),不卑不亢。眼神要透着自信(但不是自傲狂妄),目光集中(最好要和每个老师都有眼神接触),用语礼貌。退一步讲,如果这些要求比较高,那么表现得像个正常人即可,毕竟老师最担心的就是招了个精神状态或情绪不稳定的人做研究生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当然你自己觉得有必要,穿西服也是可以的

总之,复试就像舞台表演,尽量向评委们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但也不可用力过猛以至于不自然。如果哪个老师一直微笑着盯着你看,你也边笑边盯着ta看好了。

临场发挥

以下是一点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万一老师问了你从未准备过的问题,不要怯场,毕竟老师们想考察的不仅是你的学科基础知识,也包括你的心态,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一方面,你可以通过联想和类比,把未知的问题朝着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上靠。即使不能正面地回答导师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巧妙迂回,从侧面给出个人看法。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坦诚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缺缺乏了解,还要加强研究,望老师们稍稍点拨一下,并表示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与老师一起继续深入探讨。这时老师们可能会给你个台阶下,告诉你该朝哪些方向作答,不然聊天就聊死了。老师们除非赶着结束复试,下班吃饭,否则往往不会把天聊死。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切记不可一言不发或太直白地说“我不知道”。此外,也不能在对这个问题完全一无所知的前提下不懂装懂,乱说一气,因为就学术来说导师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这个问题能出现在题库里说明他们都知道答案,胡说八道会很快露出马脚。

如果你的答案和某位老师的学术观点相悖,而你有对自己的观点比较自信,也不要急着反驳,可以先听对方说完,然后再多用“探讨”“商榷”等词,委婉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也不排除这是老师给你的抗压测试,目的是检测你的抗压能力是否足以读研。时刻记住反驳时要保持礼貌,态度谦虚,用词委婉,有理有据。不确定是不是压力测试的话就顺着ta说啊对对对,承认自己此前观点有些片面或陈旧,请老师多多赐教,以求稳。

常见提问及应对技巧

同样是我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欢迎探讨商榷。

如果老师问到你的本科,而本科学校的学术实力又明显比目标学校弱,应表达出对自己本科学校的自豪感和感恩心,决不能因为出身而妄自菲薄,更不能向面试老师表达对自己本科学校的不满和厌恶。另外如果是报考本校,最好也和老师们说一下(他们虽然提前看过审核材料但是贵人多忘事),可能会有隐藏分,因为学校要保护本校读研率

老师问你读研规划,如果不想读博最好也说要读。虽然老师们知道你可能是哄他们开心的(我们研一上课时任课老师直言“我们都知道你们面试时说要读博是哄我们的,现在一个个都原形毕露了”),但是把他们哄开心了,上岸概率也高了

还有一些比较典型的压力测试题也要准确识别并妥善应对,别被老师一问就破防了,当然我希望大伙儿都用不上。

还在为考研复试而担心?这篇简明指南也许能帮到你

Q1:为什么我们不收其他考生,而要录取你?(你要把它理解成介绍自己的优势,但不可对其他考生过度贬低

A1:我是法本出身,比起跨专业的其他同学,基础知识更加牢固,专业能力更硬(如果你是跨考生可以说自己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知识,比如理工科跨考知产法,擅长专利法)。

我是应届生精力更充沛,记忆强,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容易产出学术结果,(如果你是往届生,可以说自己有工作经历,更好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相处。)

英语四六级水平高,有助于阅读英语文献,更适合科研。

通过了司法考试,证明了我的勤奋,能力和学习方法,技巧。

Q2:要是今年不录取你,你会有何打断?(实际上可能会问的更委婉些)

如果没有通过面试,我会觉得很遗憾,因为这个专业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我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专业领域不断精进,在考研期间,我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较后没能被录取,会有些难过,但是我会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调整好状态,重新规划,明年还报xx学校,还报xx专业。(别笑,这个就是我写在我的复试准备小本本里的原话

遵守复试纪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严格遵守复试纪律,面试前别问竞争对手和复试有关的一切内容,面试后更不可用任何方式透露相关信息。也别急着向机构提供真题而回血,别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耽误了大事。

结语

以上就是个人有关考研复试的一些经验之谈,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友善探讨交流,祝成功上岸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杂谈

手机网速慢的一定要看看(纯干货)!

2024-3-14 0:00:00

生活杂谈

tabe回忆S3:大家误会卢本伟了,他跟faker真的五五开

2024-3-16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