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到底去哪儿了
关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历史上有多种说法,但均没有确凿的证据。
具体如下:
焚死说。有说法认为建文帝在宫中的大火中被烧死,但这一说法缺乏确凿证据。
逃亡说。有说法认为建文帝在宫中的大火后从地道或其他途径逃出,并最终隐居或出家为僧。
海外说。还有说法认为建文帝可能通过海路逃至海外。
云南说。有传说称建文帝最终在云南出家为僧。
总体来说,建文帝的下落仍然是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对其他朝代故事感兴趣的可以看合集:包含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公元1399年7月4日,燕王于北平府起兵奉天靖难。
当日夜里燕王攻取北平九门彻底控制了北平城。6日,通州等地上表归附燕王。
8日,燕王率军攻克蓟州,遵化、密云等地也纷纷归附。
11日,燕王军队攻克要隘居庸关。
16日,攻克怀来,杀掉监视自己的将领宋忠。
18日,永平府也向燕王上表归附,至此北平外围已被燕王完全控制。
朱允炆害怕诸王援助燕王,遂诏驻守北方的辽王、宁王等来应天加以监视。
辽王自海路返回京城但宁王却拒绝返回。
朱允炆为剿灭反叛势力,只能重新启用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李坚、宁忠为其副将率领13万大军号称百万征讨燕王,同时,命河南、山东、山西等地负责提供补给。
8月13日,耿炳文大军抵达真定,并分兵驻守河间、鄚(mao4)州、雄县三地以为犄角。
燕王见状,趁8月15日中秋节之际趁敌人不备偷袭雄县,
而后又派兵伏击支援鄚州的援兵一举攻克鄚州,耿炳文只能率领主力部队退回到真定,坚守不出。
燕王屡次派军队来攻均未能成功,远在应天的建文帝听闻耿炳文兵败,决定听取臣下的建议,命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替换耿炳文任大将军。
同时又派驻守辽东的江阴侯吴高率军攻打永平。
朱棣得知消息决定分少量兵马驻守北平,而后亲率主力支援永平。
9月,李景隆率军抵达德州,
在收拢耿炳文残部之后兵力达到50余万人,决定继续北上屯驻于河间,
在听闻朱棣率主力支援永平后,立即率军攻打北平。
10月,李景隆大军抵达北平城外的卢沟桥,见此地无人驻守,大笑道“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不久李景隆发起对北平的攻城战,但因为李景隆治军不严指挥失当,数次攻城都未能攻下,又恰逢冬天到来城墙上的水全部结冰,无奈只能放弃攻取北平。
在朱棣率军抵达永平后,吴高惧怕朱棣不敢迎战,退守至山海关,永平之围遂解。
燕王决定顺势向北夺取重镇大宁。
10月6日,燕王率军抵达大宁城下,并设计夺取驻守此地宁王朱权的兵权,致使燕王实力大增。
11月初,燕王率军于北平城外的郑村坝大败李景隆大军,李景隆无奈只能率部退回至德州。
12月,燕王决定率军攻打大同,
沿途广昌、蔚州等地纷纷向燕王上表归附,
途中收服前来投降的蒙古军实力再度增强,李景隆听闻消息立即率军支援大同。但赶到之时燕军已退回到北平。
李景隆大军白跑一趟,且因天气寒冷士兵多有损伤士气大减。
公元1400年2月,重镇保定府向燕王投降,
4月,李景隆集结60万大军自德州、真定等地进攻白沟河,朱棣听闻消息也派出大军前往增援。
24日,燕军渡过玉马河与南军展开大战,因李景隆部将平安曾跟随燕王北伐熟知燕王战法,因此燕军于此次大战中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双方数次交战燕军逐渐落入下风,在大战的关键时刻突然刮起大风,李景隆帅旗被飓风刮断南军顿时大乱,朱棣抓住战机对南军发起猛攻,
李景隆大败,扔下全部辎重后逃回至德州,燕军俘虏十余万人缴获粮草辎重无数,随即准备继续南下攻取济南。
公元1400年4月,燕军攻打德州,李景隆见状仓皇逃亡至济南。
5月9日,燕军顺利攻克德州并缴获南军大量粮草。
5月15日,燕军再度挥师南下攻打济南,李景隆十余万残军毫无斗志一触即溃。
被燕军打得大败,李景隆无奈只能逃回至应天,群臣听闻李景隆60万大军全军覆没,纷纷上书请求将其斩杀,但朱允炆并未采纳。而后在群臣的建议下遣使向燕王求和,为缓兵之计。同时命盛庸替换李景隆任大将军,命其率军驻守德州以阻止燕军继续南下。
17日,燕军抵达济南城下并掘开大堤水淹济南城,守城将领铁铉见大势不妙便设计诈降诱骗燕王朱棣进城,而后在燕王进城的瞬间放下城门试图压死燕王,但未能成功。燕王大怒,随即命大军发起对济南的攻城战,
但大军围攻三个多月仍不能将城池攻下。
6月,南军将领平安率军进驻河间府,并派军扰乱燕军的补给线,
朱棣见自己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便撤军退回到北平,盛庸、铁铉等将对撤退的燕军展开追杀大败燕军,并趁机收复德州,济南之战以燕军的失败而告终。
不久,南军部队推进至定州、沧州一线,燕军的势力范围被大大挤压。
10月,朱棣决定趁南军北上立足未稳之际再度南下,并分兵派人进攻辽东。
25日,燕军自通州南下进攻沧州,仅用两天时间便攻克沧州。
11月4日,燕军抵达德州在遣使劝降不成之后,决定绕过德州继续南下,德州守将盛庸趁机从背后攻击燕军但未能成功。
11月,燕军抵达临清并派兵袭取南军粮道,企图逼迫驻守德州的盛庸领军南下,盛庸决定将计就计准备于东昌和燕军进行决战。
12月25日,燕军抵达东昌,朱棣亲自率军冲入敌阵数次面临危机,但因为朱允炆不许伤害朱棣的命令,致使朱棣毫发未伤。
但燕军在南军的火器优势之下损失惨重,朱棣无奈只能率部再度北归,东昌之败朱棣深以为耻,遂与谋士姚广孝商议对策,最终在姚广孝的强烈建议下燕军决定继续南下,此时盛庸于德州屯兵20万,平安等将则驻守真定。
朱棣决定趁南军分隔之际先集中力量攻灭盛庸所部。
3月20日,在探知到盛庸主力驻守夹河之后便率领大军进兵夹河,
22日,燕军对屯驻夹河的南军发起猛攻,但因南军的火器优势并未取得较大战果。次日,两军再战在双方鏖战的关键时刻突然刮起飓风,燕军趁机分两翼发起进攻大败南军,盛庸只能率残部退回至德州。
夹河之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燕军的士气,朱棣决定趁势攻打真定,
同时派士兵四处取粮并派遣间谍,让驻守真定的吴杰知晓此事以诱敌出城,吴杰果然中计遂决定与部将平安率军出城袭击燕军,双方于藁(gao3)城展开大战。
作战中,燕军帅旗被射成刺猬但朱棣却毫发未伤,此时再度刮起飓风燕军趁风势发起猛烈进攻大败南军,斩杀6万余人,而后朱棣率军追击残兵,至真定城下再度大败南军,
朱棣经此战役自觉天命在身,更加坚定自己奉天靖难的决心,遂率军继续南下途中经过顺德、广平等镇,最后屯驻于大名,周围各个州县纷纷望风而降,
胜利的天平已倒向燕王一边,此时燕王得知主张削藩的齐泰和黄子澄已被朝廷贬黜,便遣使上书和谈,并言道“奸臣窜逐,而其计实行不敢撤兵”,朱允炆得到书信,在与方孝孺的商议下,决定以和谈为由拖延时间。
同时命驻守辽东的南军进攻北平,准备南北夹击围攻燕王。
5月,盛庸、平安等将率军袭扰燕军后方粮道,
不久双方和谈破裂,朱棣命部将李远率军穿南军甲胄,自济宁南下攻击南军的粮道。
6月15日,燕军成功绕开南军防御抵达沛县,并于此地烧毁南军所屯的大部分粮草和运粮船,导致驻守德州的南军陷入困境。
7月,燕军攻打彰德等州,平安趁机向北平发起进攻,但因为朱高炽的固守并未取得较大战功。
7月,盛庸命驻守大同的部将房昭入紫荆关侵扰保定,并率军屯驻易州水寨准备以此来威胁北平。
朱棣得知消息便率军回援,在分兵驻守保定之后便率军直奔易州水寨。
10月2日,燕军于易州水寨与南军展开大战,朱棣命手下死士悄悄登上水寨后山,而后大展燕军旗帜致使南军阵势大乱被燕军打得大败,
房昭无奈只能率军退回至大同。
12月24日,朱棣退回至北平并于城外击退辽东敌军。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燕军虽数次获胜,但渐感兵力不足,遂在与部下的商议下决定南下直捣应天府一举夺得天下。
入冬,朱棣率燕军主力开始南下。
公元1402年正月,燕军在击败驻守德州的部分平安军队之后于馆陶渡河。
14日,攻取东阿,次日再度攻克东平,
不久,又连克汶上、沛县等地。
30日,燕王的先头部队抵达重镇徐州,
朱允炆见状命驸马都尉梅殷任总兵官,率军驻守淮安,又招魏国公徐辉祖领军支援山东。
与此同时,何福、平安等将进驻济宁,盛庸则率军进抵淮上,
朱棣先派兵袭击南军粮道,而后又率军击败徐州出战的守军,徐州守将决定坚守不出,
朱棣也不再理会,便绕过徐州继续南下,3月初燕军抵达涡河,平安见燕王一路南下便率军来追,但被燕王派来的伏兵击退,只能退回到宿州。
22日,在燕王派军截断徐州粮道之后与铁铉军展开作战,双方互有胜负。
次月14日,燕军决定于睢水搭建浮桥渡河,但被平安、何福率领的南军击败。
不久魏国公徐辉祖率领的援兵也赶到战场,再次击败燕军,部将李斌兵败身死,
诸将皆劝谏燕王北归,只有部将朱能支持朱棣继续南下,朱棣对部下言道“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遂坚定了群臣南下的决心。此时南军将领何福、平安于灵璧筑城以抵挡燕军南下,
又因为北上粮道被燕军所截,平安决定亲率6万部卒护卫粮草,但被朱棣率领的燕军突袭击退,何福出城来救援,又被朱高煦击败。何福、平安只能龟宿于灵璧城内,但因为粮草短缺遂决定于29日一同突围,并约定以三声炮响作为信号,但恰巧燕军进攻的号令也是三声炮响,南军以为是突围的信号纷纷夺路而逃,最终在燕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至此江北南军基本被扫清。
燕军顺势继续南下于5月7日攻克泗州,盛庸见状于淮河建立防线以阻挡燕军继续南下,
朱棣尝试于淮安、凤阳等地渡河但均遭到失败,
便派遣朱能、丘福等将率领数百勇士绕道后方突袭盛庸,
盛庸战败逃跑,燕军攻克盱眙,而后继续向扬州进发。
5月下旬,扬州、高邮等地纷纷向燕王上表归附,朱允炆见此状况大为惊慌,
便派郡主前往朱棣军营,企图割地求和但被朱棣拒绝。
6月,燕军企图于蒲子口渡江但被盛庸击败,朱棣本想北归,但在此时朱高煦引兵前来,朱棣以储君之位诱之致使朱高煦大受鼓舞,遂率军与盛庸展开死斗并将其击败。
6月3日,燕军于瓜州渡江,再次击败盛庸。
6日,燕军攻克镇江,抵达距京师60余里的龙潭。
朱允炆惊慌之下企图再度遣使和谈,但未能谈出结果。
7月13日,燕军抵达应天,守卫京师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李景隆开门向燕军投降,燕军占领京师。
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在群臣的拥护下即位为皇帝,是为明成祖。
至此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制作不易,充电🔋鼓励。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历史文化知识,那就关注我吧!
部分图片来自史图馆,如有侵权,联系删图。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