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时至今日,风冷市场已然成熟,但千篇一律的塔体外观有些让人审美疲劳。遥想十余年前,在那个散热厂商还没有充分了解“风道”概念的年代,消费者们也乐意让自己的电脑“霸气侧漏”,彼时的风冷市场可谓百花齐放,奇葩辈出。

热虹吸先驱

提到热虹吸散热器,你会想起什么?我想,不少爱好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IceGiant“冰霜巨人”。LinusTechTips等媒体的测评,令“冰霜巨人”名声大震,与此同时,“热虹吸”散热原理也由此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热虹吸原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依靠的是重力——而非普通热管的毛细力——来进行导热。通常情况下,热媒管里填充的是水,但为了降低沸点、保证性能,SlientFlux填充的液体是特制的。

和如今规模达3条热媒管、配备多个风扇的巨无霸IceGiant“冰霜巨人”不同,SlientFlux Passive仅有一条热媒管,也没有配备风扇,鳍片规模也小得多得多。

NoiseLimit公司还用热虹吸原理推出了其它分支型号,包括进行被动散热的SlientFlux Passive Pro(外观看上去就像个太阳能板),和一款配有92mm风扇的下压式散热器。

据说,SlientFlux散热器能在30CFM的风量下达成130W的解热能力,CPU温度在65℃左右。但具体的测试平台数据——包括散热器的规格参数——已经随着官网的关闭而不得而知。在那个不积热的钎焊年代,这个数据其实并不算特别优秀。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官方数据中不到300g的重量和小巧的体积,让SlientFlux 散热器成为了一款“看上去很美好”的产品。然而,在技术进一步完善之前,NoiseLimit公司就将SlientFlux技术卖给了Akasa公司,后者设计出了更新的产品。

尽管性能不能让人彻底满意,但在创新地应用热虹吸原理这一点上,SlientFlux 散热器早于“冰霜巨人”十余年,足以称之为先驱。

Akasa-Revo散热器

在NoiseLimit公司将SlientFlux技术出售给Akasa公司后,Akasa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热虹吸产品,并吸引了一些关注。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Akasa-Revo散热器的原理与SlientFlux别无二致,但设计有所改进。Akasa公司为散热器配备了一个透明的塑料罩,更美观的同时也便于固定风扇。与此同时,风扇扇叶也变成了透明的样式。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Akasa-Revo散热器同样配备了一个92mm风扇,转速范围为600-2500RPM,支持PWM调速。本体依然是一大条贯通整个塔体的热媒管。不过,与“冰霜巨人”的早期工程型号相似的是,Akasa-Revo和前身SlientFlux一样,都是纯铝设计——包括底座。也就是说,它并没有配备“铜底”,而是“铝底”。在送测的工程型号上,这些铝底甚至没有充分清洁和确保平整。这毫无疑问影响了散热器的效能。

尽管外观看上去很像水冷,但由于没有水泵,底座也是由铝而不是铜制造,因此Revo和它的前作都特别轻:Revo只有330g!作为对比,如今我们熟知的玄冰400重达600g,而相同原理的“冰霜巨人”则重达2kg。同时,也因为没有水泵,相比水冷,Revo的噪音显著更低。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在Revo的热媒管里,填充了一种叫做R134a的碳氟化合物。R134a在常压下的沸点是-26.3℃,因此热媒管内进行了加压,以适当提高R134a的沸点。

与所有热虹吸散热器一样,Revo也有严格的安装方向设定。它必须水平安装,让散热塔高于CPU,才能有效,不正确的安装会直接导致散热效果锐减。Revo上配备了单向阀,来保证工质能朝着特定的方向运动并沸腾,而非直接地整体沸腾。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对热虹吸散热器而言,需要极高的处理器功耗,和如水冷般壮硕的体积,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当热量不足时,散热器的冷却效果将会大幅降低。

那个年代里,普通CPU的发热很少能达到热虹吸散热器的要求。但在众人连热管布局都没搞明白的时刻,又怎能苛求他们了解这些呢?

根据TechPowerUp的测试,在Core Duo平台上,Revo的散热能力仅比INTEL原装散热器略强。这一结果令世人大跌眼镜,纷纷失望不已。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尽管风扇非常安静,但Revo的散热性能着实对不起它的价格。与性能不相符的是,它的价格十分夸张——高达79美元!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猫头鹰U12P也“仅售”64.9美元。

用料粗糙简陋、价格望而却步、性能毫无亮点。最终,Akasa Revo和它的热虹吸原理一道被人遗忘,深埋在了历史的潮流之中。直到十余年后,在风冷与水冷逐渐触及瓶颈之时,人们才重新想起它们。

是金子,总会发光

那些奇特散热器:热虹吸的先驱们

2019年,一款崭新的热虹吸原型机呼之欲出,在功耗高达385W的ThreadRipper平台上,IceGiant“冰霜巨人”以满载65℃的强悍性能惊艳世人。此时,热虹吸技术的商品名称已经由SlientFlux变换为了ProSiphon。

卧薪尝胆十三年,热虹吸原理最终实现了从“高价低质”到“力压群雄”的华丽跨越,以超过400W的解热性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这场超过十年的技术传承背后,人们是否还能想起这些不太成功,但值得铭记并为之喝彩的开创者们?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数码硬件

支持锐龙8000系,七彩虹CVN B650M GAMING FROZEN V14战列舰主板

2024-2-29 0:00:00

数码硬件

卢伟冰:小米14 Ultra是中国品牌国际化重要的一步

2024-3-2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