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英才 为父报仇
东晋人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桓彝之子。未满周岁时太原人温峤见了他说:“此儿有奇骨,可试使啼”,后闻其声,又说:真英才也,桓温之父桓彝因为儿子受到温峤的赏识,给他取名叫桓温。
桓温十五岁时父亲被韩晁害死,当时泾县县令江播也参与了此事,桓温头枕刀戈,立志为父报仇。桓温十八岁时听闻江播已死,他的三个儿子为他居丧,桓温认为时机成熟便谎称是吊丧的客人,前来寻仇,江播的三个儿子也害怕桓温来报仇事先将刀藏在手杖里,用来防备桓温,就算是这样三个人也根本不是桓温对手,桓温先将大哥江彪斩杀于屋内,江彪两个弟弟哪见过这等狠人,拔腿就跑,被桓温追上斩杀,(一场葬礼一家四口整整齐齐),时人常常称叹。
英姿不凡
桓温看到成汉已显亡国之相,认为伐蜀的时机已经来临便召集将士商议(成汉就是一栋破房子我只要踢上一脚,就会轰然倒塌),众人都认为蜀地艰险,不能出兵攻打,只有江夏相袁乔劝桓温伐蜀并说道:今天下之患者,二寇而已(后赵,成汉)。蜀虽险固,相比后赵弱小不堪,今欲除之,先从易者。蜀人自以斗绝一方(地处偏远,易守难攻),不修攻战之具。若以精卒一万,轻军速进,等他们察觉,我已入其险要,李势君臣,可一战而擒也。蜀土富实,号称天府。袭而取之,有其人众,此国之大利也(我说总座高见)。桓温下定决心,命袁乔为先锋率兵两千,发兵一万出兵伐蜀,部队行致彭模,有人提议分兵两路,以削减敌人兵势,袁乔分析道:今分兵两路如若兵败则大事去矣,不如丢弃炊具,携带三日粮草,全军而进,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桓温深以为然,命参军周楚、孙盛等守辎重,亲率大军,直指成都。李势急忙命李福,李权,昝坚率领三路大军迎击桓温。
李势遣李福与昝坚从山阳趣合水抵御桓温。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桓温,昝坚不从,从江北向犍为。而桓温于山阳出江南。昝坚到犍为才知到走错道了,回从沙头津北渡。听闻桓温以及兵临成都,昝坚部众溃散而走,李势集结全部兵力与桓温决战于成都东南的笮桥,战事刚开始进展并不顺利参军龚护战死,桓温的坐骑也被流失射中,众人害怕想要撤退,而鼓吏却将撤退鼓敲成了前进鼓(全场最佳:鼓吏),袁乔拔剑督战,各军将士拼死向前,李势不敌,大败而走,逃往葭萌关,不久请降。桓温乘势攻下成都。桓温因功升任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经此一战桓温名震天下(朝廷论平蜀之功,想把豫章郡封给桓温,尚书左丞荀蕤劝道:“桓温若收复河南、洛阳,到时候要怎么赏赐?”后改封临贺郡)。
(小插曲,桓温平定蜀地后娶李势女儿为妾。桓温老婆南康长公主十分生气,知道后前往李氏的住所,拔刀想要杀了她。看见李氏在窗口梳头,姿貌十分端庄秀丽,神色自若,南康长公主丢下刀对李氏说:“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桓温平蜀后名声大振,总揽军政,朝廷因为历经过王敦之乱,所以对此十分害怕,故而扶持有着极高声望的殷浩来抗衡桓温。
清雅名士
本篇最强冲击波登场
殷浩字渊源,早年见识高远,度量清明,年少富有美名,是当时十分出名的清谈家。殷浩隐居山野之间不问世事,朝廷多次征召其入朝为官,殷浩全都拒绝,世人将之比作管仲,诸葛亮,人们认为殷浩是不世之材,当时的东晋名士王濛,谢尚(谢安的兄长)认为殷浩的的出仕和隐退动向,可以知道东晋的兴亡。二人一同前往看望殷浩,知道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返回后,叹息说:“殷浩不问世事,我等如何面对江东百姓!
入仕为官 制衡桓温
当时会稽王司马昱以皇叔的身份执掌朝政,征召殷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上疏辞让,并写信给司马昱,自己无意为官。司马昱答复道:“国家正当危难,衰败已到极点,幸而时有英才,不必寻访隐居奇贤。足下见识广博,才思练达,为国所用,足以经邦济世。如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将要完结。如今国家衰微,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死无葬身之所。由此说来,足下的去留就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事关社稷存亡(过了过了)。足下长思静算,就可以鉴别其中的得失。希望足下废弃隐居之心,遵循众人之愿。殷浩辞让再三,从三月拖到七月,才接受征召。
皇叔司马昱因为殷浩有极高的名声,又受朝野推崇,视殷浩为心腹,以殷浩制衡桓温,殷浩与桓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王羲之(就是那个王羲之)曾私下劝说殷浩,希望他与桓温团结和好,不要在内讧,但殷浩不听。
后赵灭亡
后赵皇帝石虎病逝,由于没有处理好继承人问题,导致诸子争夺皇位,国内大乱。鲜卑慕容氏乘势崛起吞并黄河以北大部分领土,不久建国号为燕(前燕),登基称帝。段部鲜卑也乘机占据青州,建立齐国,苻健以天王自居占据关中,河南,洛阳多地,建国号为秦(前秦),北方格局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出自b站史图馆
殷浩北伐(整活环节)
东晋群臣认为这是出兵兴复晋室,还于旧都的好机会,桓温认为机不可失上表请求北伐,朝廷将奏疏压下不办(俗称装死),而殷浩请求出兵许昌,洛阳,朝廷立刻同意并殷浩被任命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殷浩奉诏开始整顿军备。另一方面桓温对此十分愤怒,但同时桓温也熟知殷浩为人,所以不担心殷浩加害自己(他虽然菜,但是人品我是认可的)。
但是后来桓温请求北伐屡次无果,眼睁睁看着收复中原的机会就此流失,桓温见到上书无果后,于是在永和七年十二月十一日上表后自行率领约五万兵众东下武昌(位处江州,桓温驻地是荆州,这是前往扬州水路的必经之路),这让朝廷十分害怕,殷浩也想离职躲避桓温,王彪之劝司马昱道:若殷浩离职,人情崩骇,天子独坐,当有任其责者,不是您又是谁呢?”又对殷浩说:“桓温上表问罪,您为主谋。事已至此,已有猜忌隔阂,想做回普通人,难道就能保全自己吗?现在要耐心等待桓温的动向“。
果然桓温出兵只是看一看朝廷动向,没过多久桓温就退兵了。
永和八年,殷浩上表北伐,进攻许昌、洛阳。殷浩出发前居然从马上摔下,大伙都认为这次要出事。
殷浩行至许昌,因为谢尚没有安抚好投降的张遇,张遇就占据许昌据城反叛,还派兵占领洛阳攻打殷浩辖下的仓垣,北伐部队停滞不前,谢尚率降将姚襄与张遇战于诫桥,谢尚大败退回淮南。殷浩听闻谢尚兵败也只得退还寿阳,殷浩仍不死心暗中收买苻建(前秦皇帝)的手下梁安,雷弱儿让他们刺杀苻健,许诺事成后将关右之地赐给他们(把老板图了公司就是你的了)。
殷浩因为忌惮姚襄的威名就囚禁姚襄的弟弟,还派遣刺客刺杀姚襄,结果刺客将事情和盘托出,姚襄装作不知情依旧和以前一样对待殷浩,殷浩潜遣魏憬偷袭姚襄,姚襄斩杀魏憬后吞并其部众。,殷浩将姚襄迁到梁州。不久,魏氏子弟往来于寿阳,姚襄愈加猜疑惧怕。又过不久,姚襄有些部下想归顺殷浩,被姚襄所诛杀,殷浩谋划除掉姚襄。适逢苻健杀害大臣,苻健的侄子符眉从洛阳西逃,殷浩以为梁安等人刺杀苻健成功,殷浩率领七万大军大举北伐,命姚襄为先锋
姚襄:?
,大军出发后殷浩上书请求解除他扬州刺史的职务,专镇洛阳(虽然我还没有赢,但我已经准备好赢麻了),朝廷没有答应。殷浩到许昌后,正遇张遇,谢尚又被打的大败,只好退回寿阳。之后再度进军,驻扎在山桑,遭到姚襄偷袭再败,殷浩胆怯,丢下辎重,退守谯郡,器械军粮尽为姚襄所夺,士卒死伤、叛变者不计其数。殷浩又派刘启、王彬之攻打姚襄,都被姚襄所杀。
桓温北伐,直逼长安
桓温听说殷浩北伐经过
桓温:🤣6
,来不及高兴,桓温立即上疏殷浩罪状,殷浩被废为庶人,桓温曾私下对郗超(桓温的谋主)说:“殷浩有德行,也能说会道,假如让他做辅弼大臣,足以为百官的表率,只是朝廷没有适才而用!”。自此桓温北伐已成定局,东晋再也没有人可以制衡桓温了。
殷子这北伐的水太深,你把握不住。来,你让叔来,你看叔是怎么把握的。😎
(小插曲1:殷浩被废后,流放到安信,整天如出山前一样吟诗作赋,如若无事发生,只是老在纸上写下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达自己心中不平。典故咄咄怪事的由来)
(小插曲2:殷浩被废为庶人之后,桓温写信想征召殷浩为自己的幕僚,殷浩对此十分重视,将回信拆开来回检查数十次,结果忘了将信装回去,寄了个空信封回去。桓温以为殷浩在戏弄他,自此与殷浩断交)
永和十年二月,桓温率领步骑兵四万出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步兵直逼武关,令司马勋出子午谷攻打长安,前凉派兵攻陈仓以响应桓温。
苻健派遣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儿子苻生屯驻在蓝田的东南抵御桓温,桓温率军力战,系数破之,桓温进逼蓝田,苻健之子苻苌率军与桓温再战于蓝田,苻苌大败而走,符雄与桓温之弟桓冲战于白鹿原,符雄不敌大败而走,桓温军势锐不可当接连击败前秦军队,桓温进军灞上(长安东面不远处),兵峰直指长安(这里已经离长安咫尺之遥)。关中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男女夹道相迎,老人流泪说道:想不到我居然能活着见到官军。
有一人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前往桓温大营求见桓温,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王猛,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捉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举大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慰劳,这是为何?”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道:“您不远千里深入北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将其攻下,人们不知道你的心思,所以不肯前来。”桓温无言以对,过了半天才说到:江东无人能比及先生。
起初桓温想麦子成熟就能可以补充军粮,没想到符健将麦苗全部割掉,坚壁清野,桓温粮草不济,只得九月携三千户百姓班师南归,由子午道伐秦的司马勋也被符雄击败退回。桓温第一次北伐只得遗憾收场,这次北伐朝廷并没有派兵响应,只是桓温孤军北伐,实在难以成功。
鱼水君臣2.0
而王猛没有选择与桓温一起返回东晋,而是经吕婆楼推荐王猛见到了苻坚,两人与一见面便如平生知交,谈及兴废大事,句句投机,苻坚认为自己就像刘备遇到诸葛亮一般,如鱼得水。于是,王猛留在苻坚身边辅佐他成就大业。
桓温退兵的第二年,前秦皇帝苻建去世。继位的苻生残酷暴虐,以杀人虐民为儿戏,“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昏暴胜过后赵皇帝石虎。前秦灭国就在眼前,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苻健之侄苻坚更是忧心如焚,密谋除掉苻生。苻坚在王猛的帮助下一举诛灭苻生及其帮凶,自立为大秦天王,改元永兴,封王猛为中书侍郎执掌国家机密
大破姚襄,扫清河洛
姚襄自从大破殷浩后屯驻在盱眙,招募流民一时之间部众多达七万,时长侵扰东晋边界。永和十二年三月姚襄攻入许昌,周成叛变攻打洛阳,不久姚襄自许昌向洛阳与周成一起攻打洛阳,攻打了一个月仍就无法攻克。不久桓温连上十道奏疏请求迁都洛阳(此时桓温已经知道了升官密码),朝廷加封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有专征之权(出兵作战不需要先报告朝廷),以此拒绝了桓温迁都的请求。桓温遣督护高武据鲁阳,。戴施屯河上,以水师进逼许昌、洛阳。四月,温自江陵讨伐姚襄。八月,与姚襄战于伊水之北,大破姚襄。姚襄仅率数千人逃往平阳,不久因为攻打前秦而被苻坚斩杀。桓温将三千余户民众迁往长江、汉水之间,俘虏周成南归。让毛穆之、陈午、戴施镇守洛阳。同年六月苻坚杀符生自立。
位极人臣
前燕屡次派人侵犯东晋河南边界,接连攻陷谯、沛。升平五年四月,桓温镇守宛城,令其弟桓豁驻扎许昌,以此防备前燕。次月皇帝驾崩,十九岁,史称晋穆帝,琅琊王司马丕即位,改元隆和,次年又改元兴宁。宁兴元年桓温再次上表请求还都洛阳。让自从永嘉之乱,南逃的汉人一律北迁,充实河南之地,朝廷只得加授桓温司、冀、并三州,加任交、广辽远,罢都督。桓温推辞不受(不是不想要是你给少了)。而后又加封桓温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不久再加封扬州牧(首都健康就在扬州)(迁都这一块桓温是玩明白了)。
洛阳失陷
宁兴元年八月,前燕皇帝慕容暐派兵攻打洛阳。洛阳守将陈祐麾下不过二千人。陈祐手下长史沈劲时长感叹自己父亲死于造反,意图建功立业,以雪先耻,沈劲招募壮士千余人。帮助陈祐抵御贼寇,多次以寡击众击退慕容恪。但是洛阳粮尽援绝。陈祐害怕不能保全,以救许昌为名,逃奔新城,留沈劲以五百人守城。宁兴三年,晋哀帝服用长生不老药中毒驾崩(这长生不老药正品,毕竟只有死人不会死),琅琊王即位。同年三月,援军仍赶到,慕容恪率军猛攻洛阳,沈劲率部众死战,最终寡不敌众城破被杀(东晋的战事一直都是处于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古之遗爱慕容恪
前燕太宰慕容恪重病(慕容恪军事上为前燕打下七成江山,政治营业室一把好手,属于全才),临终前说道:吴王慕容垂(十六国第一能君)才智兼备,将相之才十倍于我,先帝以我年长故而让我辅政,我死以后请陛下举国以听吴王之言。但是即便慕容恪这样推荐慕容垂,皇帝依然不为所动(像极了你打游戏时别和你说话的情形),将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了慕容评(王猛对这个人的评价是:纵有亿万之众,不足以成事)。消息传到桓温这里,桓温认为机不可失便开始整军备战,图谋北伐。
桓温伐燕——秦燕合盟
太和四年四月,桓温率桓冲、袁真等步骑五万从姑孰出发北伐前燕。前燕朝野为之大震,慕容评甚至想撤往幽州,逃避桓温。皇帝只得遣使向前秦求援,答应割让虎牢关以西的土地,请求共击桓温。苻坚对群臣说道:昔日桓温伐秦,燕国不救,今天桓温伐燕,我又干嘛去救。王猛劝道:燕虽强大,但慕容评不是桓温对手,如果桓温举山东之众进屯洛阳,收幽,冀州之兵,引并,豫之粟(粮食),屯兵崤,渑,则陛下大事去矣,不如与燕国合力击退桓温,桓温败退,燕国也必然元气大伤,然后我承其弊而取之,不亦善乎!苻坚深以为然,派遣邓羌率领步骑兵两万救援燕国。翻译一下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折戟坊头
此时正好大旱,水路不通,郗超劝阻桓温说:此去路途遥远,汴水又浅,恐怕运送粮食的水道难以畅通”。桓温不听。六月,大军进至金乡,桓温命冠军将军毛虎生在巨野开凿三百里水路,引来汶水会合于清水。这条航道后来称作桓公渎。桓温率大军乘船自清水入黄河,舟船连绵数百里,声势浩大。这时,郗超又建议说:“从清水进入黄河,运输难以畅通。如果敌军避而不战,粮道断绝,我军必将进退维谷。不如让全军直奔邺城,敌军害怕您的威名,一定会闻风溃逃。如果您觉得这样做太冒险,那不如屯兵于黄河、济水,控制水路运输,等到储备充足,明年再进军。这样做虽说拖延了时间,却是万全之策。”但桓温又未采纳,既不肯直趋邺城,决胜负于一役,又不肯屯兵河、济,以待来年。于是乃按原定计划进军。七月,桓温大军进至枋头。这时,桓公渎因为干旱水位下降,已不能通运,桓温水军的退路及粮食供应都成了问题。此后,桓温几次与燕军交战都未取胜,只能命令烧掉船只,弃掉辎重从陆路退军。慕容垂部众请求追击桓温,慕容垂说道:桓温初退,必留精锐断后,此时追击难以取胜,不如等待桓温放松戒备再突袭桓温,必能大胜。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笑王猛无谋,慕容垂少智,若在此处埋伏一军,我将如何!? 邓羌:我在此处恭候多时了
随后亲率骑兵八千人尾随桓温,直到桓温退到襄邑,慕容垂突然率军杀出,桓温反应不及,大败而走,损兵三万。
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笑王猛,慕容垂毕竟智谋不足,如果在此处埋伏一军我军纵使并不全军覆没也必然死伤惨重!慕容垂:桓温休走
起初,桓温令袁真攻打谯郡,梁国(地名),开凿石门,以便修通水道,运送粮草。袁真攻克了谯郡、梁国,慕容垂令慕容德率所有骑兵围攻袁真,使其不能开通水道,自己在枋头与桓温对峙。
桓温深感丧师败绩的羞耻,于是以石门不开,粮运不济为由,归罪于袁真,上疏请求免除袁真官职,贬作庶人。袁真认为自己攻克二郡不说毫无功劳,但也轮不到你来诬陷我,上疏控告桓温,朝廷害怕桓温不理袁真(典中典)。袁真便据守寿春叛变,投降前燕。不久被桓温平定。
北伐梦碎,九赐难求
起初桓温打算平灭燕国,回朝受禅称帝,结果枋头战成为桓温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耻辱,但是桓温并没有因此死心,他时常卧枕而想: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桓温路过故乡见到儿时插在地上的柳条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扶着柳树流泪说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也许是桓温看到柳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以至于不顾颜面强行废帝,虽然成功却连苻坚知道后都对此讽刺讥笑,在人生的最后桓温围绕着九赐与朝廷不断周旋最终以桓温病逝而告终,而他篡晋称帝的野心会被它的儿子桓玄继承,不过这些都与桓温没有关系了。回望桓温伐秦,伐燕之战每到关键时刻桓温便会驻足不前,因为他知道如果他失败,那么称帝的大梦将会化为泡影,多年积攒的声望也将烟消云散,也正是他称帝的这份野心阻碍了桓温取得更大的成就,有趣的是桓温既没有流芳百世,也没有遗臭万年。
这里我想用明朝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做结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参考书目
《资治通鉴》
《晋书》
《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
这期工作量太大了,盒友们看到最后点赞充电支持一下吧,喜欢这类型文章可以点个关注
本文仅发表于b站同名账号及小黑盒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