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山西。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山西古建筑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尤以木构建筑最为独到。
从唐代建中三年到近代1949年,这1167年的时间里,没有间断,序列依然保存完整。其中,遗存元以前的木构建筑518座,塔式建筑657座,石窟摩崖481处,唐至清,彩塑遗存总量高达12000余尊,寺观壁画总面积达7392平方米。
对于山西旅游,交通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景点分布很散很广,且大部分都在村子里,所以自驾前往是最好的选择。
本次介绍山西11个城市所有有名的景点,主要是人文与古建筑景点,因为实在太多了,名气小的就不举了,如果有遗漏的,hdm可以在评论区补充~
ps:因为文章只能支持插入100张图片,所以最后几个景点就没放图啦。见谅见谅
太原作为山西的中心,也是交通中心,这里就以太原为中心点,太原以北、太原以东、太原以西,太原以南来介绍各个城市~
按距离太原位置由近及远
太原以北:忻州、朔州、大同
太原以东:晋中、阳泉
太原以西:吕梁
太原以南:临汾、长治、运城、晋城
一、太原
1.晋祠
晋祠是祭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姬虞的祠堂。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历代碑刻400余通,诗文匾联200余幅,古树名木96株,其中,上千年古树30株。在一处文化遗产中保存有如此众多的文物精品,实属罕见。
参观时长:1-3小时
5.天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原名方山,风光秀丽,历史上曾经是北齐皇帝商欢的避暑宫
6.太山龙泉寺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沟,始建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原为道观,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时改为寺庙。
ps:目前应该是关了,没开放。
7.双塔寺(永祚寺)
永祚寺始创于1599年,寺庙依山而建,现存双塔、过殿和后殿。后院现存大雄宝殿、三圣阁、禅堂、方丈等建筑。
双塔寺的大雄宝殿,是砖砌的仿木建筑。整座建筑没有梁架,不用一根木头,全由砖砌而成,砖砌雕花精细而大方。
8.纯阳宫
道教著名宫观。始建于元代,内主要建筑有吕祖殿、回廊亭、巍阁、配房、砖券窑洞、关公亭等;主体建筑吕祖殿,面阔三间,雄伟壮观,殿内原奉吕洞宾塑像。宫之四隅各建八角攒尖亭一座。昔是太原道教著名宫观之一。
9.蒙山大佛
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风化严重。两腿底部至颈部高约30米,原本高度约为46米。现在的大佛头部为后人新凿的。
10.太原古县城
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袭了晋阳古城“城池凤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犹如一只头北尾南的凤凰,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
在太原县城,城内外共留存大小寺庙、楼阁、祠堂几十处,比如刘王祠、尹公祠、关王祠、崇圣祠、节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赵襄子祠等。
11.窦大夫寺
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chōu)而建的祭祀建筑,也是历代地方守臣及民间百姓的祈雨场所。
二、忻州
1.忻州古城
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忻州古城是按照中华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
2.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左右,被称为“华北屋脊”。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五台山,更与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印度的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3.佛光寺
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
4.南禅寺
距今1200多年,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合院式的建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大殿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 ,寺中唐代雕塑精湛,堪称唐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5.雁门关
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三、朔州
1.朔州古城
山西省现存较早、残垣保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1600米,周长6800米,总占地 288万平方米。现存城墙残高8米,底宽约15米,顶宽约10米,城墙上部建筑构造现已不明。
历史上,匈奴、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南犯取晋,多先围守朔州,而后入雁门,直取晋阳。
2.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
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距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全塔无钉无铆、精巧绝伦,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
应县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3.应县净土寺
净土寺主殿大雄宝殿,重建于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深广各三间,平面略成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平缓,斗拱疏朗,侧角升起显著,虽经历代修葺,仍保持原貌。殿内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教故事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殿内藻井及天官楼阁造型美观,构思繁复,结构玲珑。为金代精致的建筑模型和工艺美术品,是研究金代建筑规制和造型的实物资料。
4.朔州崇福寺
崇福寺,古名林衙院,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大街北侧。 占地面积23400平方米。 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监造。
5.右玉杀虎口
杀虎口,也称西口。紧邻晋蒙两省交接处,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开阔的苍头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经由此地,建于明朝,是明长城北部的关口之一。古称参合口。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杀虎口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6.旧广武古城
城墙根为石砌,上为砖砌,底宽5丈,高3丈8尺,整个古城分东、西、南三门,古城内街道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
旧广武城也是中国现存辽代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这里曾经是辽宋各代的前沿阵地,保存了大量古代战场的文化信息。
四、大同
1.大同古城
大同城筑邑历史悠久,早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
到了明朝初期,由于是京畿屏藩,军事位置十分险要,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徐达在北魏、唐、辽、金旧城基础上对其进行增筑。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城墙高大雄伟,坚固险峻,布防严密,各种防御设施齐备,自成一体,是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
由于它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2.大同市博物馆
大同市博物馆下辖九座分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明堂遗址博物馆、北朝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平城记忆馆、梁思成纪念馆、魏碑书法家张霭堂故居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000余件。
3.华严寺
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4.法华寺
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
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
5.善化寺
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称开元寺。五代后晋更名大普恩寺。金代圆满和尚主持重修重建。正统十年(1445)明英宗赐名善化寺,一直沿用至今。
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1154年)所建普贤阁。
寺内保存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画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明清重修碑3通。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6.云冈石窟
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文成帝即位以后,令沙门统昙曜主持复法大业。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云冈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迁都洛阳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
7.浑源悬空寺
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上。始建于北魏后期(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8.平城代王府
明代规模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19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余间。
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在辽、金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王府,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末代代王朱传㸄被执,王府毁于大火,仅九龙壁幸存。
9.大同土林
当地人叫" 石板沟",是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杜庄村的一处自然风景区,当地人称之为“石板沟”或“狐仙庙”,是目前华北地区唯一已知的土林景点。土林处在东西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三公里的区域内,土林中的土柱、土壁天然而成各种造型,宛如一尊尊雕塑,令人称奇。
五、晋中
1.双林寺
双林寺,原名中都司,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双林寺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年)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
2.镇国寺
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
镇国寺的建筑,以万佛殿为最早,虽经历代多次重修,但仍保持了五代时的风貌,是中国佛教寺院中现存的三处五代建筑之一,其中的彩塑,更是全国寺庙殿宇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
这个时期,北汉仅仅拥有山西中南部的一小片领土,无力同后周王朝政权抗衡,便大力提倡崇信佛教,为求得佛祖庇佑,在所辖境内大修佛寺。 镇国寺内有不少文物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史料。如东西碑亭五代时期的半截碑,残缺不全的文字中,记载了北汉小朝廷的宫廷斗争。
3.介休张壁古堡
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张壁古堡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张壁古堡村名的来由也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古堡建有南北两座堡门,北堡门为砖砌,门外建有一座提升防御能力的瓮城,瓮城之上还建筑了多座宗教祠庙。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遵循了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
4.绵山
绵山起源于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在山上,所以绵山又名介山,绵山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人文景观: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自然景观: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
5.祆神楼
祆神楼位于山西省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侧,民间俗称玄神楼,创建于北宋。
祆神楼是一座雄伟高耸、建筑风格独特的木结构楼阁。它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建造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比例协调,屋顶琉璃精致华美,檐下木雕与众不同,是研究中国祆教文化的“活化石”。祆神楼与万荣县秋风楼、飞云楼相颉颃,有三晋三大名楼之美誉。
6.榆次老城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进来的,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
7.榆次常家
始建于乾嘉年间,后多次修缮,占地60万平方米,有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小园林13处,建筑占原车辋村的一半。1947年,因战争被毁多处,后得到修复。
被称为“儒商世家”的榆次东阳镇车辋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筑群。
8.灵石王家(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距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35公里、介休绵山4公里。
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9.祁县的渠家和乔家
渠家大院与祁县的乔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等晋商大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中的典范。
10.太谷曹家
曹家大院是明清晋商巨富曹氏家族的一座宅院
六、阳泉
1.藏山
藏山古名盂山。国家级AAAA风景区,坐落在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大门的阳泉市盂县城北18公里处苌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嶂中,东临石家庄,西接太原市,南望娘子关,北倚五台山和西柏坡,造化神奇,独钟灵秀。
相传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赵朔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程婴舍去己子,携赵朔的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报国寺
相传后周皇帝年幼,契丹入侵,朝廷派赵匡胤北上御敌。不料,中途发生“陈桥兵变”赵匡胤皇袍加身,取后周而代之,周世宗之女柴花公主从小性情刚烈,不甘身委于赵宋,连夜逃走,来至水神山觉复国无望,而后自尽于水神山抱泉楼侧一棵枣树上。当地百姓为纪念这位可歌可泣忠烈女子,纷纷捐钱、捐物建寺纪念。2011年,盂县佛教协会为弘扬水神山烈女忠义精神,再现后周文化的情韵,重新修复报国寺。
3.普济寺
普济寺,原址侯庄村东南的水沟滩,因旧址塌毁,于元大德四年(1300)仿始建模式移建现址。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或补葺。
4.平定固关长城
固关长城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新关村,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公里,是内长城重要的关隘。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之“有小八达岭之风韵”。据罗先生考证,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155年。虽然现存遗迹多为明代建筑,但从始建年算起,它已有2374年的历史,国内少见。
固关是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其余三关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京畿藩屏”。关城初修于明正统二年(1437),当时叫“故关”,在今平定县娘子关镇旧关村。嘉靖二十二年(1543),“虏寇太原密迩故关,其关虽地当冲要,而旧城险要不足”,于是西迁十里筑新城,取“固若金汤”之意,改“故”为“固”,并于其后修复了关城两侧的长城。《吕氏春秋》所指“天下九塞”之一。
5.娘子关
娘子关 [1]最早为唐太宗李世民胞姐平阳昭公主 [6]所筑。现存的关城则是筑建于明代时期,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
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匾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
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唐代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朝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6.关王庙
关王庙,位于山西省阳泉市郊东北5千米白泉乡林里村玉泉山腰。关王庙宽约45米、长约90米,占地面积405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
关王庙依山而建,座西南朝东北,呈二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马殿(山门)、献殿、正殿,献殿前左右两侧为配殿,正殿前右侧为官窑,左侧置围廊。其中正殿为宋代遗构,官窑为清代建筑。关王庙正殿是中国现存已知最早的祀典武圣关羽的木结构建筑实物,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
7.大汖古村
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大汖村,盂县大汖村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
8.瓦岭古村
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胡拓和他的外甥在这里驻兵打仗。现在瓦岭好多流传下来的地名如大寨垴、跑马堰、寨堰圪梁这些都和战争有关系。
七、吕梁
1.北武当山
中国道教发源地,也是北方道教圣地,被誉为三晋第一名山。
2.碛口古镇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3.刘胡兰纪念馆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两次扩建。
4.交城卦山
因群峰环列形同卦象而得名,有许多神秘的民间传说,被道家视为天然道场,文化积蕴深厚。
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的天宁寺、铸铁碑、毗卢阁、唐槐等景点。是融自然风光和千年古刹为一体的三晋旅游景点。宋代书画家米芾将它跻身于三山五岳的行列,称誉为“第一山”。
5.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
从北魏到隋唐,玄中寺先后驻锡过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三大祖师,弥陀净土信仰从士人阶层迅速向中国民间流传,进而开宗立派,并远播朝鲜、日本,玄中古寺成为继庐山东林寺之后,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又一个祖庭。
6.安国寺
安国寺,原名安吉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中,总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
安国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共计四进院落,主院分上下两层,偏院分内外两进。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塔楼、钟、鼓楼、十王殿、东厢房、于成龙读书楼、于中丞公祠、砖塔等。
7.寂照寺
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有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有修葺。
寂照寺坐北向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到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两侧观音殿和伽蓝殿,由北向南两侧依次有龙王殿、祖师殿,罗汉殿、地藏殿,二进院东厢房、西厢房,一进院东厢房、西厢房、东禅房、西禅房。
8.临黄塔
创建于隋开皇四年(584年),原为阿育王塔,后历代皆有修葺。清雍正十四年(1732年)重建,始成今日之造型。塔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18米。塔体一、二层为实心,以上五层檐下均仿木构砖雕斗栱飞椽,塔顶为攒尖顶,用黄色琉璃脊瓦覆盖。
八、临汾
1.汾城古建筑群
原为太平县城,唐初为尉迟恭的封地一鄂公堡。 古太平县城在唐贞观七年(633年),由古城镇迁于此地,经历朝历代建设,在汾城留下大批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
汾城古建筑群现存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到清末的建筑遗构12处40余座,总面积大约为二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主城墙始建于唐贞观七年(633年)。
2.晋国博物馆
依托“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晋文化专题博物馆。
曲沃县晋国博物馆以晋文化为主线,打造了晋国历史文化展、“曲村-天马遗址”发掘史展、晋侯墓地遗址展三个基本陈列展。截至2021年末,曲沃县晋国博物馆有馆藏文物312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9件/套。
3.云丘山
古称昆仑山,是尧、舜、禹之望岳,华夏乡土文化的地理标志,中华农耕文明及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也是中和文化非遗传承地。自中古及下,云丘山在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中融汇万千。
景区道教文化兴盛,殿宇、洞观为数众多,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山祖庭,有“北云丘、南武当”之称。
云丘山道教文化与云丘书院,多宝灵岩禅寺所代表的儒释文化相融相生,和谐共存。
同时,云丘山还完整保存有11座千年古村落,是罕见的晋南窑洞建筑古村镇群落。
4.洪洞大槐树
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讫宋徽宗建中**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
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5.广胜寺
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
唐大历四年(769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年)秋又予重建。
洪洞广胜寺景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全世界只此一部,因而被视为稀世瑰宝,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水神庙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供奉水神的庙宇,始建不晚于唐代,水神庙内的元代壁画以祈雨、行雨、酬神为主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6.壶口瀑布
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7.小西天
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8.东岳庙
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9.千佛崖
千佛崖现存有唐长庆二年(822)、明正德五年(1510)铭文,从铭文中可以断定千佛崖始创于唐代。
10.苏三监狱
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仅有的一座明代形制的监狱,也是现存最早的监狱。
苏三监狱因北京名妓苏三(玉堂春)蒙冤落难囚禁于此及戏剧《玉堂春》的流传而闻名遐迩。
苏三监狱主要由普通牢房、死囚牢房组成。两排12间普通牢房中间上空,铁丝网密布,铜铃高悬,稍一碰触,便铃声大作,真可谓是天罗地网,插翅难飞。每间牢房仅4平方米,阴暗潮湿,终日不见阳光。牢内目前陈列着明代律法和各种刑具实物,还陈列着苏三蒙难的实物。
死囚牢俗称“虎头牢”,牢门上刻画着的“狴犴”头像,酷似“虎头”,青面獠牙,狰狞可怖。死囚牢院内有枕头窑一孔,隔为三间,西侧的一间当年囚禁过苏三。牢门共有两道,死囚牢房墙厚达1.7米,其内填满流砂,以防死囚犯挖墙逃跑。苏三监狱外院东房,是展现苏三悲欢离合故事原由与背景的蜡像馆。
11.姑射山
至2014年,整个景区可游览面积约有40平方公里左右,大小近百处景观分布在山内,比较著名的例如神居洞、莲花洞、铁佛洞、王母阁、八仙洞、云雾寺、会仙台、韩湘子庙、舍身崖、乌龙潭、如意沟、宋王石、梳妆台、将军帽、南天门、拴马桩、仙镜石、棋盘石、马蹄战、九孔山等等。
12.尧帝陵
帝尧姓伊 ,名放勋,为帝喾之子,帝挚之弟,黄帝的曾孙,他13岁辅佐帝挚,受封于陶,15岁又封于唐,为唐侯,故号陶唐氏。16岁时即天子位,定都平阳(山西临汾),以火德王天下。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尧冢也有好几处,一般认为在山西临汾,历代也多以这里为主进行祭祀活动。
今天的尧 陵在山西临汾市东北约七十里的郭行村西隅,陵的周围土崖环抱,陵阜崇隆,涝水经流其南。陵前祠宇恢宏,松柏苍翠。
13.霍州署
始建于唐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
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
霍州署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
14.麻衣寺
始建于金代,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和川镇岭南村西约2公里的九龙山之巅(海拔1022.5m),是岳阳古八景之一。
九、长治
1.通天峡
以贯通虹梯关与东寺头的大峡谷为轴线,集雄、奇、险、秀于一身,融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拥有“大峡谷、仙人峰、虹霓瀑布及虹梯古关”四大特色区域。堪称北方小九寨。
2.八泉峡
原名“八道水”,因峡谷中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而得名。景区内有门楼景观、峡谷景观、索道景观和步道景观四大游览区域,主要景点36处。
被称为“太行第一雄峡”,雄居太行山大峡谷中段。
3.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历史的大型革命纪念馆,历史类博物馆。
馆区主要分为主展区和游览区两大部分。主展区包括八路军简史陈列厅、八路军将帅厅、日军侵华暴行厅;游览区包括八路军游击战术演示厅、八路军抗战纪念碑、八路雄风碑林、徐向前元帅纪念亭等。
4.天台庵
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年),为北方天台宗庵院,占地面积970平方米。
现仅存正殿和一通石碑。正殿是中国现存四座唐代(618~907年)木结构古建筑之一,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建筑结构相近,体现唐代建筑的特点。
5.金灯寺
原名宝岩寺。石窟开凿于山巅自然形成的石凹内。开凿年代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止,历时60余年。石窟和建筑坐北朝南,依崖布列,现存七进院,洞窟14个,佛龛37个,摩崖造像500余尊。木构建筑有延寿殿、关公殿、丈八佛殿等34间,寺内保存历代碑、碣20余通。
6.正觉寺
建于唐开元年间,初名开元寺,乃大夫李遵旧宅,寺内旧有铜模唐明皇像。宋代改名正觉寺。
清乾隆《阳湖县志》记元人萨天锡《正觉寺晚归》诗云“粥鱼声已罢,日暮掩柴扉,送客月在地,出山云满衣。灯明闻犬吠,松暗见萤飞,深夜长廊静,多应独自归”。
7.崇庆寺
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北靠紫云山龙脉,左右有护山。
崇庆寺宋代彩塑,风格鲜明,造型精妙。各类塑像在写实的基础上而注重精神内涵的塑造,既有深入的个性刻划,又富有别具特色的装饰效果。
8.法兴寺
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凉神鼎元年(公元401年)。
法兴寺坐北朝南,现存平面布局为唐代特征,经楼、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轴线依次布列山门、舍利塔、圆觉殿和菩萨殿,两厢为关公殿、伽兰殿和碑廊。现存自唐迄清碑刻17通,记载了寺史沿革和建制情况。
9.龙门寺
始创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
龙门寺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集于一处,是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
10.大云院
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天福五年建大佛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七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
大云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大云院分前后两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三佛殿及前院东西厢房。除大佛殿、七宝塔为五代(907~960年)建外,其余大多为清代建筑。大佛殿的普拍枋,是中国木构古建中使用最早的实例,
是中国木构建筑由唐朝模数制向宋代营造法式演变的活化石。
十、运城
1.运城盐湖
地处晋南盆地腹地,秦晋豫黄河转弯处,南依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2.永济五老峰
中国北方道教文化名山,始于北周,隋唐宋元明清达鼎盛时期。被封为第五十二福地。
与晋北佛教圣地五台山对峙、与西岳华山相望,有“东华山”之美誉。
寺、观、庙、宫遗址上下大小有64处。从现存的碑刻记载考证,早在北周时期就出现宗教活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的朝峰庙会兴达500年之久,历代文人多在此诵经.论事.揽胜,传迹甚多。
3.谢州关帝庙
供奉着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关羽。
4.芮城永乐宫
创建于公元1247年至1358年间,原名大纯阳万寿宫,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因地处永乐镇,俗称永乐宫。
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同北京的白云观、陕西鄠邑区的重阳宫并称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
5.万荣后土祠
中国民间广泛信仰的神祗,总司土地之神。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
现存后土祠,虽不及唐宋时之壮观,但其布局严谨完整,仍为国内最具规模的后土祠庙之冠。
6.稷王庙
始建于元朝,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
稷山稷王庙坐北向南,南北长108米,东西宽38米,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平面布局采用中国传统中轴线对称式。原山门早毁,自前向后,有献殿、后稷殿、八卦亭、姜螈殿等,两侧配有钟、鼓楼。献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后无檐墙,直通稷王殿。
7.飞云楼
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
元明风格建筑,高23.19米。
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与应县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
飞云楼外观三层,内部实为五层,总高约23米。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
8.鹳雀楼
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12月,鹳雀楼重建。
鹳雀楼为高台式十字歇山顶楼阁,是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鹳雀楼整个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多方考察抢救,重新创作设计,故鹳雀楼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9.普救寺
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10.舜帝陵庙
分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舜帝陵庙四大部分。陵庙又分神道、陵园、皇城三部分。神道上连理神柏,世间罕见;陵冢上五子古柏,苍劲肃穆;皇城城墙高大,庙内建筑布局合理,保存完好。
11.大禹渡
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处的芮城县县城东南黄河之滨,依崖傍水,风景宜人。
12.风陵渡
坐落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核心区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背靠中条山,南临黄河水,与华山隔河相望。
13.万荣李家大院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山西四合院,同时吸纳了徽式建筑风格,因李子用曾留学英国,部分院落为“哥特式”建筑,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
14.夏县司马光祠(司马温公祠)
司马温公祠是祭祀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圣地。
司马光,字君实,运城市夏县人,为宋代宰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著有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著作《资治通鉴》,死后归柩故里,并赠封为温国公。
十一、晋城
1.珏山
古有“晋魏河山第一奇”之美称,“珏山吐月”为晋城四大名胜之一。佛道名山,传齐隋泰斗慧远大和尚在此始建青莲寺,密、禅、净土,各宗皆精,名僧辈出,时称佛都。现存宋建唐塑,列为国宝。
2.大阳古镇
一座拥有两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镇。古称阳阿,历史上秦皇在此置县,汉承秦制且封侯于此,西燕设此为郡,它先后为县、侯国、郡的治所长达八百余年。
大阳明清时期仕官如林,同时大阳因手工制针业发达,被誉为“九州针都”。由西汉至明清,大阳的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的传奇人物,色艺双绝的赵飞燕,首创诸宫调的孔三传,耿介不阿、上万言书的茹太素,为国捐躯的武状元张大经等等。
大阳古镇拥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古城镇活化石”。
3.青莲寺
因寺内的释迦牟尼端坐于莲花座之上,故名青莲寺。古寺建于北齐天保年间;新寺建于唐大和二年(828年)。
寺内现存唐、宋、明、清诸代碑刻十通,真、草、隶。篆各种字体齐备,是研究寺庙历史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4.玉皇庙
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是古代泽州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道教庙宇。
5.皇城相府
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
其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6.海会寺
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唐昭宗御赐名为“龙泉禅院”。 [3]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又赐名为“海会寺”。
海会寺内有金、元、明、清的佛殿,是一组很有价值的古建筑群。
现存古建筑中古建专家赞誉的“国之瑰宝”的琉璃悬阁宝塔,是中国楼阁式塔中的佳例。寺内海会别院,为明代吏部尚书王国、张慎言读书讲学之所。
7.开化寺
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金皇统元年(1141年),建观音阁,历经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
大雄宝殿梁架上仍保留宋代彩绘,殿内四壁保留着绘成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的壁画,主题内容是佛传故事。画面建筑瑰丽,人物形象逼真,服饰色彩鲜艳,衣褶线条流畅,颇富美感质感。堪称壁画佳作。
8.崇明寺
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
9.炎帝陵
俗称“皇坟”。陵后的五谷庙原来建筑规模庞大,现仅存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十几间,为元代所建,高平炎帝陵内有发现最早的炎帝陵石碑,该碑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孟夏吉旦”,落款为“生员申道统立”。
10.湘峪古堡
蜂窝式城堡,全为砖石土木结构建造。
该城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11.柳氏民居
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后人,祖籍沁水的陕西华昌府通判柳遇春修建的故居。创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院中一石牌坊迎风板上尚存有楷书题迹:“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从现存民居建筑形制、风格上看,清代屡有修葺、增建。
12.王莽岭
南太行的最高峰。 地处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最险要处,为典型的嶂石岩地貌,是八百里太行景观的典型代表。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