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似乎毕生都在证明《霸王别姬》不是他的作品,那在中国影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使他后来虽然制作了层出不穷的烂片,却得到了众多人理所应当的谅解。
如果将此人换作张艺谋,我想《活着》也是一样的道理。
时至今日依然有9.3的高分
“死亡是生的一部分,人们走出了时间,淡出了视野,只不过是阳光不再耀眼,海底不再寂静。”
这是我在面对余华笔下的角色时最大的感受,可能上一秒人们还在生龙活虎的跳跃,下一秒他们就突然沉默寡言的离开,就像命运总会扼住普通人的喉咙,历史车轮从不会在乎眼前的血肉是谁一样,是当头一棒的痛哭流涕,最后却又流落于无可奈何的潮湿中,鼻头一酸的接受。
原文结尾
福贵是大难不死却没有后福的其中一人,他是个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老人,却又满怀着不属于年老色衰的气派,津津有味又波澜不惊的诉说着他的故事,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遍遍逝去名字的重复如童谣一般回荡,我似有若无的明白了活着的道理,而张艺谋则在电影中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使影版《活着》看起来从少数人的悲剧变成了现在大多数人也在经历的轮回。
同样的部分是他们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一刹那——从征服一切到一无所有的输了个精光
而不同的地方则在于福贵身边人的离去少了些机缘巧合,多了些个人意图的宽慰。
原著中福贵的儿子是官僚主义下的牺牲品,聋哑的女儿是落后的年代下多数母亲的命运,调皮的孙子唯一一次的吃饱喝足是撑死的一瞬,贤惠勤奋的妻子也是在冰冷的温度中离去的,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家有百年历史的医院在风吹雨打的历史浪潮中屹立不倒,可它每翻涌一次人也就活了一辈子,三代人全部如宿命般栽在了那家医院。
有时我觉得这是福贵的报应,是年少玩世不恭熟视无睹的少爷性子使老天爷震怒的降下天罚,然而某刻我又意外的发现他格外的幸运,能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存活,又在颠沛流离的流浪中找到了回家的路。
人生可能便是如此,永远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征兆,总是被时代推着往前走,唯一能确定的事便是“活着”,风光无限的活也好,麻木不仁的活也罢,都是人在出生后就定下的目标。
所以即使福贵经历了人生两次的一无所有,老后却还能像是看开了似的谈笑风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皱纹一开一合如波动的麦田,漫长一生的悲欢离合就这么齐刷刷的涌现,我看到了一个男人逐渐对环境失去了辨别。
儿子有庆去世时,他看着月光打在路上,像是撒了一地的盐。
女儿凤霞去世时,雪花打在他苍白的脸上,似是沙粒。
妻子家珍去世时,他已经能睁大眼睛望着西边的太阳了,因为昔日的阳光不再耀眼。
女婿二喜去世时,那家医院的恐惧历历在目,死亡名单又填了一个。
孙子苦根去世后,他甚至连恐惧都丧失了,开始盲目的乐观,抱着最后一点念想每日呼喊着家人的名字,没了盼头,也便只剩活着。
看到小说的最后,时代无情的审判第一次让我对活着二字有了深恶痛绝的理解,电影则夹杂着一丝现代人的怜悯,结束于凤霞去世之后;家珍福贵苦根一家三口生活的画面。
张艺谋是一个个人风格非常浓厚的导演,在他后续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等电影中都能看出,其个人比重远大于剧本表现,时常沦为词藻典雅后争议不断的代表,这部《活着》也不例外,一些人不满张艺谋擅作主张的改写角色命运,认为其偏离了活着的主题,一些人单纯的厌恶张艺谋对于剧情的处理,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桥段。
徒有周杰伦菊花台支撑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但我个人作为一个读过原著小说的观众来说,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命运的无力,只不过生命力更为蓬勃。
电影最大的改编是为福贵新增了一门皮影戏的手艺,这项手艺贯穿始作为一条暗线,展现着福贵对活着态度的转变。
第一次出现于电影的开头——人声鼎沸的赌场,心怀鬼胎的龙二将在此刻骗光福贵的所有财产,而一旁叽叽喳喳的皮影戏则提前揭晓了福贵的命运。
第二次是福贵上门谋生,争取到了龙二往日作乐的皮影戏,两人正式交换了阶级地位,命运的反转却也在无意中拯救了福贵一命,不久之后龙二就被套上了资本的标签,死在众人的声讨下,死神与福贵擦肩而过,活着的执念便也顺势到来。
后来的出现总是在展现幸福的一角,福贵为军人们唱戏盖过了战场的炮火、与儿女的打闹渲染了皮影戏本就热闹的现场,这是福贵为数不多擅长的事,也是他赖以生存重新生活的证明。
宿命的交叉
然而当时代再一次降下大雨,无伞的人只得到处逃窜无暇顾及,那皮影戏也伴随着儿子有庆的意外,彻底封存在黑暗之中。
那是幸福生活的不久;时代进步的开端,在战场上与福贵出生入死的伙计春生,梦想着有一天能气派的开上大车,后来他真的成为了身着中山服、驾驶政府车辆的领导,与福贵时隔多年的相见,却是在坟墓旁歇斯底里的怒吼中自愧。
那天他刚好喝了酒,不成熟的技术致使春生开车撞碎了一面墙壁,刚好砸向了正在上学的有庆。
纯真的有庆
“福贵,为什么是你的儿子啊…为什么…”
平日里善良沉稳的妻子家珍,也在此刻不顾一切的发泄,她咒骂着春生:“给我活着,我要你一辈子都生活在阴影之下。”
福贵不再拿起皮影,家珍不再如以往那般温和,身为姐姐的凤霞由于聋哑的缘故总是在无声的哭泣,他们时常盯着有庆上学的那条沙子路愣神,再也不会有尘土飞扬的时候了。
于是福贵一家都沉浸在这种悲痛之中,即使后来凤霞出嫁,家珍的嘴边也总是挂着有庆。
再一次拿出皮影戏是女儿死去之后,凤霞临终为富贵一家留下的孙子,正在寻找小鸡的新家,福贵这才想起了皮影,从床底拿出了尘封已久的皮影盒,小鸡有了一个新的住处。
他不由得感慨起那句早在有庆上学时就一直唠叨的话,好似自己只懂得这句道理。
“养小鸡,养大了就变成鹅,鹅长大了就变成羊,羊养大了就变成了牛,牛养大了,幸福日子就来了。”
此刻福贵家是一个真正看到希望的家庭,是灰蒙蒙的未来清晰可见,这是活着的盼头,也是皮影戏“传承”的意义。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并没有指明福贵一家的结局,我想张艺谋对于影片的一系列改动或是更符合当今社会的价值观,或是从小说的福贵身上悟出了一点道理,指出了一个似乎与原著背道而驰的方向。
“希望不会消失,活着就有盼头。”
即使是以苦难的瓢盆浇灌自身,即使蓦然回首后空无一人,即使无助噤声的忧愁无人在意,福贵也还是一脸释然的样子,可能这便是属于大多人的故事,生活千疮百孔,内心得过且过,未来可期是假想,也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乡。
从这点出发,电影《活着》本质上并没有偏离原先的主题,只是温和的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是最适合电影载体的一次改编,它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那段闭口不谈的历史,从福贵身上看见了为生活奔波的自己。
影片还有些改编的地方深得我心,像是春生的遭遇与结尾相呼应,家珍对春生的态度在文革期间迎来了二次逆转,同样“好好活着”的话术,第一次是为了让春生偿命,第二次在面对春生的自杀遗言时,却仅仅是为了让他“活着”,好好活下去就有盼头,也同样影片并没有像小说那样交代春生的去处,而这种留白就是为了表明“活着”的意义,你不知前路有何阻碍,也不知这时代何时变天,活着是为了看到自己不曾有过的活法,是为了看到“羊变成牛”的结果。
春生的遗言
两次活着的转变
哪怕是为了安然无恙的走向死亡。
对于凤霞难产死亡的处理,我同样觉得电影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年轻的护士草率开始了接生,这是一场远能预料到的悲剧。
果不其然,大出血的灾难让福贵一家焦头烂额,福贵好不容易在外面找到了一个医生,抓住了救命稻草,却又由于医生太饿,而福贵买了太多的馒头,活生生把他噎死了。
如此荒诞的发展,造化弄人。
年轻时敏感的福贵逼迫自己的儿子上学引发了车祸,之后便变得小心翼翼,不问世事。
年老后却也恰恰是因为过于担惊受怕的隐忍,致使福贵又在无意间扼杀了女儿生的希望,这悲剧的墙似乎都由他自己堆砌而成。
然而这恐怕也是属于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正在经历的苦难,映射的是各不相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活法,盲目从众的活;虔诚无奈的活,我看到的活着,是在时代变迁里努力挣扎的活着。
电影接近尾声时,苦根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福贵:“牛以后呢?”
这么多年,我们和福贵都还记得这句话。
“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变成——
福贵脱口而出:“牛长大了,苦根就该长大了”
苦根很高兴,说自己长大了要骑在牛背上。
“苦根长大了就不骑牛啦……“
说到这,福贵愣住了,疲软的身体好似触电一般抖动,他眺望起田野上如日方升的太阳,回答了一个不曾对我们和有庆开口的答案。
“苦根长大了就不骑牛啦,就坐火车,坐飞机。那个时候啊,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福贵对活着有了具象化的期盼,他不光知道“鸡变牛的道理”,也看见了“火车变飞机”的如今。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