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这一概念是由著名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在她的分析中,平庸之恶指的是那些因为放弃了思考亦或是丧失了思考而导致的一种缺乏作恶动机的恶。
平庸之恶的英文为 The Banality of Evil,显然它指的不是平庸的人所犯下的罪过。与其称其为平庸的恶,我更喜欢将其理解为恶的平庸。首次了解到这个概念还是在电影《朗读者》对汉娜的审判的思考,而平庸之恶的诞生其实也正与电影中的情节有异曲同工。二者都是发生二战后对纳粹德国的审判,汉娜在集中营中服从命令未打开发生火灾的教堂大门导致犹太人死亡,艾希曼则在犹太人大屠杀中负责死刑的最终方案,被称为“死刑的执行者”。艾希曼在审判过程中反复强调自己只是服从上级命令,就好比机器中的齿轮,企图以此来减轻罪罚。之后思想家阿伦特将这其种不加思考的恶称为平庸之恶。
既然我们明白了平庸之恶是什么,那么它从何而来呢?艾希曼平庸之恶的始作俑者是犯下极端之恶的纳粹上级,还是其自身丧失道德判断完全遵从纳粹命令?今天,我们是以现代旁观者的视角去解读艾希曼所犯下的平庸之恶,但若代入到当时的纳粹德国,艾希曼是作为军人去服从上级命令,并且他身居高位,倘若不思考,又是如何成为犹太人屠杀中的最终方案制作者。因此,私以为阿伦特所述的平庸之恶更像是一种对恶的妥协,艾希曼明白自己做出了违背犹太人或是其他种族道德的行为,但对当时的纳粹而言,艾希曼所做的无疑是“可接受的”。艾希曼所犯下的平庸之恶,用“清醒”之恶来形容更为贴切,这种“清醒”之恶则由平庸之恶逐步发展而来,清醒之人则可利用平庸之恶。
所以,我对阿伦特所述的平庸之恶始终无法理解,无法想象出不加思考而造成的恶。
之所以写平庸之恶,也是因为平庸之恶在当今算是一个比较热的词。但我依旧是认为许多人还是将其曲解了,究其本意,它不是大众的恶,也不是平庸之人的恶,而是恶的平庸性。那么究竟是这种恶是丧失思考之后的恶,还是思考之后妥协的恶呢?
当然,我对自己对平庸之恶的理解也不敢说有多么深刻多么的“真知灼见”。我所谓思考,权当一种品质罢了。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