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上一期我们讲了兴起于意大利,随后席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期我们就来聊聊起源德国,将基督教一分为三的宗教改革运动及其对哲学界的影响。
宗教改革
1、背景: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在控制西欧与东欧后,不满足现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组织十字军东征,表面势力不断壮大的同时,内部暗流涌动。
在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的方式来搜刮人民,早已引发底层人民与王权的不满。
在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各国国王继位必须受到教皇加冕,否则就会上演卡诺莎之辱,而到了中世纪末期,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逐渐开始衰落。
在思想上,教会实行精神独裁,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垄断几乎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掌握《圣经》解释权,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但是由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教会的思想垄断地位遭到挑战,于是教会越发加强思想控制,反而适得其反。
在社会生活上,教会影响无处不在,人民深受束缚,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严重阻碍了新兴市民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发展。
德国位置优越,地产丰富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以兜售赎罪券的形式对德意志进行勒索,马丁·路德看不下去了,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墙壁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者们的思想
- 马丁·路德——开始改革
其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点:
①“因信称义”②《圣经》至高无上③信徒皆祭司
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内容概括:
①当钱落入钱箱叮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②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
③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完整思想:
①核心是“因信称义” (义人必因信得生,是指一个罪人得拯救,唯独是出于上帝的恩典(礼物)、单单藉信心靠耶稣基督而不是依赖个人的行为,“称义”中的“义”指上帝的正义、无罪。根据基督教“原罪”理论,人的原罪让人不能达到正义,而必须靠着上帝及圣子耶稣的恩典从罪恶中被救赎。中世纪罗马教廷强调通过“善行”、“事功”来得到得救,而宗教改革提出了“唯独因信称义”的口号,即通过信仰而不是善行来得救。)
②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③信仰的惟一权威是《圣经》,内心虔诚的人们可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而不需教会和教士做中介
④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将七项“圣礼”简化为五项;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⑤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取消教廷最高司法权)
⑥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 加尔文——改革的深入
思想内容 :
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这是对路德“因信称义”的改造(先定论又称预定论,指上帝已经预订了人的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主教所提倡的履行各种形式的赎罪方式和复杂的圣礼是无用的。上帝已经人预先分成两类:选民和弃民。选民是上帝挑选的人,注定会成功,弃民注定会失败。上帝挑选的人是有标准的,他必定是一个内心信仰上帝而外在又淳朴、友爱、勤奋、节俭的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所以他必须奋斗。奋斗成功了,就证明他是上帝的选民;反之就是弃民。熟悉哲学史的盒友应该会联想到此前教父哲学奥古斯丁的约定说。)
④批驳“财富罪恶说”,主张选民要通过奋斗来获得成功,发财致富
⑤主张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宗教精神
⑥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⑦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
⑧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
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异同
相同:都坚持《圣经》的绝对权威,反对教皇与教会权威(干掉中间商),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
(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
(2)路德宣称信徒“因信称义”,强调虔诚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宣称 “先定论”,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这样路德赋予了信仰的神圣性,而加尔文赋予了获取财富的神圣性(有钱就算成功,而成功说明你是上帝的选民。)
ps:宗教改革运动中唯独《圣经》的思想能流传开来,还得益于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的四大发明火药传到欧洲直接导致了骑士阶级的瓦解;指南针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推动欧洲思想解放,间接导致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繁荣。
四大发明
亨利八世——远离欧洲大陆的改革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使英国产生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内容:
①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教会活动必须经国王批准(宗教会议召开需国王同意 、现行教规由国王指定人审查、教会法庭司法权交国王法庭、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②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纳年贡
③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禁止向其上诉)和神职人员任命权(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英国的这场宗教改革运动由于保留了许多天主教的传统,后来还导致了“清教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清教大主教劳拉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上的区别:
相同点:
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
不同点:
①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②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③从核心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
总结:宗教改革虽然打破了教会的权威,却树立起信仰这一权威,同时文艺复兴的余波也在宗教改革后彻底结束,宗教改革后建立的三大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取代了天主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哲学与自然科学也在信仰的旗帜下无法前进,人们发现我们打倒了一条恶狼,却又引来了另一条恶虎,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在暗流涌动之下悄然孵化。
参考文献:
高二历史必修三电子课本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电子书: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这两期好像重回高中历史课堂,想起了我当历史课代表的那些日子,下一期就要进入到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了,培根、霍布斯、洛克、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兹、贝克莱、休谟等一系列鼎鼎大名的哲学家也将粉墨登场。
创造不易,还望看到这里的盒友点个赞,充充电,感谢观看!
ps:笔者学识有限,如有错误与谬误(特别是涉及宗教部分),还请各位盒友多多指正,感谢观看!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