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十月初的国庆档有多冷,十一月的电影院就会有多热闹,先是一度让人们以为被封杀的大尺度电影《涉过愤怒的江》突然定档,又是宁浩携手刘德华只为正名的黑色幽默电影《红毯先生》紧随其后。

而开启这场狂热征途的,是在戛纳电影节崭露头角,获得“黄金电影”标签的《河边的错误》。

影片改编自余华的短篇悬疑小说——《河边的错误》,领头人是这两年正风生水起的朱一龙,与骨子里带点文艺的魏书君。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回到影片本身,由于是改编作品的缘故,魏书均这次极力的掩盖了自己的风格,为了还原出小说那种模糊迷幻的氛围与沉重压抑的主旨,画面拍摄几乎全程采用16mm的胶片拍摄,所以观众能从镜头中切身的感受到失焦的迷离,不知所措、似有似无的迷茫。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阴冷色调的画面与细雨绵绵的小镇相得益彰,时刻以精神不振的潮湿贯穿视听,比起张艺谋用颜色抽离电影表达寓意的技法,《河边的错误》更希望观众全身心投入进电影的情绪当中,具体还表现在雨水萦绕的天空、演员焦黄湿漉的脸庞、褐色的松软泥土、以及无处不在的香烟弥漫。

这也是我最喜欢本片的原因,没有如《消失的她》一样过度滥用声光慢镜头塑造氛围,而是仅靠符合影片定位的调色与调度、服道化的成熟,便还原出了厚重的历史颗粒感。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朱一龙根据余华照片找到的角色灵感

富有文学性质的固定机位镜头是本片的一大看点,在很多时候它充当的是身为观众的偷窥者;是风雨如晦的窗户内客观视角的叙述;是干脆利落的一次性利用,塞满大大小小的细节。

事实上影片似乎在追求阅读的质感,而非电影的纪实,一切都围绕原作周旋,它依然是需要仔细“观看”才能发觉的“话里有话”,游走于现实与梦境的边缘,没有喧宾夺主的口号,没有拷打人性的追问,更没有犀利的言语指向,就像余华的小说一样,以最轻描淡写的文字,品最难理解的情感。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所以平铺直叙还带点寡淡如水的叙事会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流水账翻篇的味同嚼蜡,但实际上没有人会去怀疑神神叨叨的悬念,都在短短的一个一个半小时内,细胞跳跃的看完了全程。

直到最后也不会质疑电影的质量,图一乐的人只会破口大骂“讲了个啥!”,心怀不解的观众悄咪咪打开了手机搜索解析,这才微微理解了那些不明真相的用意,随后脑中依然在不断重复着、涌现着“故作深沉”的镜头,《河边的错误》是一个半小时,也是无数的“一个半小时”,它带给你的印象足够深刻,以至于你会去了解那“一个半小时”的原著,以及未来某一天再度重温的“一个半小时。”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说来,“一千个读者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名言可能是最适合本片的赞誉。

拿影片中一个电影院被改造成主角马哲工作室的画面举例,警察在施工,电影二字被拆解落下,随即不久后其中一个嫌疑人跳楼自杀。

此时电影二字可以直白的理解为“中国电影的陨落”,或者是在“审查”机构下被四分五裂的中国电影,也可以是后来嫌疑人跳楼的预警,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是在暗示讽刺某种现象,在一个半小时内,电影里这种细节可以说比比皆是,几乎没有任何无意义的镜头出现,所以“过度解读”的上限就被导演发挥的非常可怖,甚至连他本人都知道原著本就不长,所以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夹杂更多的意识流喻言。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可以说魏书均读懂了《河边的错误》,更读懂了余华。

河边的错误到底错在哪呢?没人知道,其实它就是一个带点偏执的案件,是一个寓意时代裹挟的无奈之举,是荒诞的执着中,逐渐被真相腐化的“侦探”。

这让我想起我后排那两个“素质有待提高”的观众,他们一直在谈论谁是凶手,就与主角马哲一样疯魔似的追求真理,结果最后他们什么都没收获到,只是留下了一句“垃圾电影”,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观看完了全程,吸引他们的是那手到擒来、近在咫尺的真相吗?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所有的命题背后都存在着另外一个命题,所有的真相背后都是主观的附加条件,是创作者自我意识的见解,是被“处女”蒙蔽双眼的自淫,而《河边的错误》推翻了推理的准确性,抛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就像本片的宣传语。

“千人千面。”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接下来将是影片解析环节,建议各位观影过后再从本文解答疑惑。

其实影片的暗线非常多,变态嗜好是一方面,时代杀人是一方面,凝视深渊坠入深渊又是一方面。

我们不妨先从本片最大的悬念入手——谁是凶手?

如果从明线上解答,很简单是疯子,那一段蒙太奇的类《杀人回忆》长镜头跟拍,展现了疯子视角的诡异现象,更是被害人与凶手之间复杂纠缠的动机。

老太太将赶鸭杆递给了疯子并诡异的跪下,求他像赶鸭子一样抽她的屁股,结合马哲在被害人屋子里挥钓鱼竿的画面可以得知,老太太有先天性的sm倾向,再以小说背景为基石,她的丈夫曾多次对她实施家暴,但老太太不光没有新生怨恨,反而对这种身体上的疼痛产生了依恋,也因此在丈夫死后只能把恋夫情节寄托到疯子的身上,不断恳求他虐待。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疯子视角

疯子很是单纯,在一次又一次的鞭策中他察觉到了病痛能让老太太愉悦,直到日积月累后的一次河边相约,便将赶鸭杆换成了砍刀,杀死了老太太,这也是为什么老太太会在死前说“可惜只能死一次”。

老太太死后疯子只能常到河边一人发呆,他一直被村里的小孩砸石头却总是笑容依旧,因为疯子知道那是人们表达愉悦的方式,就像老太太一样,暴力的行为却有着温暖的理由。

于是常在河边密会的诗歌秀才——宏则错误的出现在了河边。

他与女友间有着不由分说的秘密,一段错误的关系促成了错误的相遇,宏那天没有等到女友却等来了前来河边闲逛的疯子,为了让愁苦的宏开心起来,疯子像对待奶奶一样杀死了宏。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至于可怜的于亮则是在半疯的状态下自杀了,只因不想让他人发现自己是异装癖,被误判“流氓”罪行的过往让他对警察不再信任,澄清后人们的流言蜚语却依然不停,他已然被打上了标签,更不再相信“人类”。

而马哲追寻真相的脚步无疑为于亮宣判了死刑,所以他报复性的戴上了假发,赠予了马哲虚伪的“救死扶伤”旗帜(这里仔细看会因角度的不同变“致死负伤”),在马哲上车前跳楼死在他的车上,也呼应了前文电影二字的掉落。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孩子的恶意往往是出于纯真的懵懂,即使在最后一刻他也在兴奋自己找到了凶手而大肆嘲讽。

“原来是你啊疯子!我就说见过你!”

而疯子则毫无保留的像之前孩子们对他的交流方式一样”问好“,只不过是更大的石头。

这便是本篇案件的真相,简简单单甚至还带点无厘头,但是影片的重点真的在案件身上吗?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我想并不是的,《河边的错误》有一半的时间在表现男主马哲的心理变化,马哲这个角色的定位就像是《踏雪寻梅》中郭富城饰演的的警察,只不过本片更注重侦探的动机与变化,而非死者与凶手间的纠葛。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我并不认为马哲是个疯子,即使导演用了各种蒙太奇意识流来展现马哲疯的一部分,电影结尾浴缸内玩水的孩童,也确实与开头疯子在河边玩石头的景象一模一样,但意识流之所以是意识流那便是不会把真相付诸于表面,而一半的时间都在表现“疯”的概念有点过于主观臆断了,明摆着把疯抬到明面上。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所以我的猜测是马哲有着更深层次的哲学内涵,即马哲内心世界与世界表象的冲突。

余华曾说过“马哲这个角色在社会上比比皆是。”

他是一个被社会所荼毒的人。

马哲从头到尾都对真相留有执念,例如在抓到疯子后认为没那么简单,他还要知道疯子的动机,以及为什么刚好疯子就会出现在那个时间点,于是他发疯似地不顾上级劝阻自行调查,但另一方面又受困于家庭经济问题而苦恼于养家糊口,但真正矛盾的地方在于他消失的“三等功记忆”。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一个敢公然违抗上级命令,不屑于拍上级马屁与队长打乒乓球都不留余地的人,怎么可能获得嘉奖呢?

所以从勋章到女友再到自己的朋友,没有一个人记得他得过三等功。

而这个案件人们离奇的死亡就更奇怪了 ,老太太的死相在他人看来极其残忍,可老太太本人其实是含笑入泉的,这是她所期望的结局,宏明知这是一段不可能会有结果的地下恋情,他却每次都按时准点的去往河边,许亮服药自尽是因为害怕异装癖暴露,但却阴差阳错的被马哲救了回来,从而对他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老太太本可以成为最后一个死者,却因为马哲对于真相的依恋而接连葬送了多个人的生命,或许继续追查案件是错的,救活许亮也是个错误,这是马哲对于世界的疑惑不解所诞生的矛盾。

换言之,马哲是不是疯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疯子只是个象征,他向疯子开枪的那四颗子弹实际上分别射向了四个受害者,他们都是一群不被世界所认可的怪异人群。

更具象的一点在于马哲与妻子间的分歧,在那个思想守旧的年代,马哲竟然能为孩子将来的幸福着想而拒接生下带有智商问题的孩童,妻子则极力通过“母爱”来解释包装自己自私的行为,他们间的争执就像马哲反抗自己是疯子意志的具象化。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直到他后来接受了这荒诞的社会矛盾,是不允许人们有人欲的历史车轮,是不被人们所理解的个体,是雨水小镇中微不足道的泪滴。

他们都是错误河流的一份子,马哲只不过是代替司法体系,开出了那杀死伦理欲望的子弹。

那个年代,老年人被自己的性欲杀死了,诗人被老师与学生的私情杀死了,青年人被性别杀死了,小孩子被纯真的“恶“杀死了,其实归根到底他们的私欲没有影响任何人,但一旦他们站出来,就会处于道德高地的最下峰。

近看是疯魔,远看是人恶——《河边的错误》

最终马哲回归了那看似真挚的集体主义怀抱,在全片唯一的暖色调下生儿育女,他真的拿到了三等功,也接受了妻子的想法——真相并不重要,稳定性的装傻,好过一人独醉的清醒

当然千人千面,我的解读不一定正确,这也是《河边的错误》最成功的地方,也是余华最拿手的地方。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杂谈

死侍3无限延期 美队4提档!主角换人?

2023-10-22 0:00:00

生活杂谈

《城市:天际线2》已开启预载!将于明日正式发售!

2023-10-24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