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段时间,我收到了来自wind studio的sin65,一把65%配列的客制化套件,在聊这把套件之前,我想先聊聊65%配列。
Wind Studio官网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这家工作室的首款65%产品——WIND X65,或许有些朋友要会心一笑,没错,WIND X65确实满足了我前文提到的一些要素,既是新手团队的产品,又采用了65%的键盘布局。更巧合的是,WIND X65也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一些用户在产品发售后抱怨了热插拔PCB和定位板的相容性问题,称轴体固定不稳,还有人指出PCB质量有问题等等。这些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WIND Studio的声誉,也提醒了他们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质量方面需要更加关注。
事实上,从用户反馈和实际表现来看,自WIND X65之后,WIND工作室就几乎没有再犯这样的错误。
WIND X65
说回sin65,让我们先从开箱讲起。
开箱
包装方面,sin65采用礼盒装,没有厚厚一沓的说明书,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印有键盘结构和二维码的组装说明卡片。
内部泡沫板分为上下两层,在上方的小盒子里,装有配件和内胆,而下层则容纳着键盘的外壳本体。如果你选择了双模版本,键盘上已经预装好电池。不过于我而言,双模倒不算太大的加分项,因为大部分客制化套件由于体积和重量的原因,通常不会成为我外出携带的首选。不过,从桌面使用的角度来看,对于追求无线桌面配置的用户来说,双模和长续航是不可或缺的。
sin65的双模采用了LDN方案,也就是和大拿合作的方案,在客制化里也算是比较有名的了。配备了两个电池仓,4400mah的续航,中度使用3-4个月应该没啥问题。提供双模选项的习惯从X系列的后几期就一直保持到现在,我认为这是值得鼓励的,有的选总归是好事,也算是延续了windx系列「实用」的招牌。
回过来,上层配件盒除开大件的PCB、定位板、泡棉,其余小件均包含在一份长条的塑封袋中,同时用小袋装好,标签也一一设置好,这点也是比不少套件的包装要做的好,清晰且易于查找。
内胆默认标配一张PC定位板和一张铝定位板,搭配双结构,其实倾向还是挺明显的,公式化连招就是top+铝定位板+段落轴或者gas+pc定位板+线性轴,比较可惜的是这次体验没有提供焊接PCB,没法体验无棉焊接的效果,1.6mm无开槽PCB搭配无棉gas应该会有很不错的手感,期货有焊接PCB和专门的5mm棉组无钢,可以期待一手。
设计语言
看完了基本配置,我们再从里到外来讲讲Sin65这把不走寻常路的套件。
写在电路板上的数学情话
在电路板上作画其实并不少见,无论是直接印刷还是沉金亦或者雕刻,各家定制PCB最常见的莫过于在空格位置留下工作室名称,而sin65显然有更多不「安分」的想法,他将有关三角函数的公式印在正面。但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公式,你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微妙的趣味,相较于更加基础的定义和推导,这些公式更多地是为了方便计算而设置的,或许作者在学生时代曾苦于微积分中的各种技巧和傅立叶变换以及欧拉公式的复杂性,这些烦恼和喜悦都在 PCB 上留下了痕迹。
好在PCB上的公式尚且不算艰深晦涩,不会让我在组装时头疼。
由函数图像延伸出的线条
正弦函数的元素被精妙地融入了整个键盘底壳的设计中。在底壳的背面,有一个突起的圆形区域,上面绘制了四分之五个周期的sinX图像。同时,在图像的右侧延伸出一块方形区域,刻有套件名。
水波纹PVD配重设计也巧妙地融入了正弦函数的波浪线曲线元素。以中心为原点,波纹从中心开始扩散,形成一圈圈波浪,逐渐向外围的菱形撞色配重叠加。这个设计在中心区域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而在边缘逐渐淡化。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不错。与那些大块PVD配重的公式化设计相比,这种别出心裁的配重设计我认为是个加分项,而且注油的设计也解决了战损的顾虑。然后,那个我在Z75上已经狠狠吐槽过一遍的现象又来了,依旧是外露螺丝,这实在是让人费解,好比吃饺子时给了一碟白醋,一下子让人失了兴致。
或许对于WIND工作室而言,外露螺丝设计就跟他们优秀的双模一样值得「传承」,如果他们能把螺丝优化成四角内嵌的安装模式那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但偏偏是最「经典」的挖洞,让背面的观感一下子掉了档次,尤其是搭配这样好的配重,不同于Z75那般,sin65的背部实在是让我感到惋惜。
回到正面,不同于常规键盘或是四四方方,或是圆润的造型,sin65键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外观,让人无法将其尽收眼底。键盘的线条是由数学函数延伸而来,因不同的角度观看时,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味道。
侧面上下两侧均设计了由顶部向底部逐步收窄的凹槽,既方便用户将套件移动,同时也给了闲暇时无处安放的小拇指一个温暖的家。
相较于「提供手指休息空间」这样的解释,我更愿意从设计角度进行解读。
Sin65采用上下两侧凹陷的曲面设计,使得中间的腰线相对凸显。虽然在正面视图下不太明显,但从侧面观察,不知何故给人一种腰间盘突出的感觉。
边框看着较宽,不过由于曲面造型,实际观感并没有太过突兀。
但正是这种设计使得整个键盘在使用时提供了极佳的握持感,触摸曲面时的角度非常舒适。
逃逸的「ESC键」
除了从三角函数中获得灵感之外,Sin65键盘上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个「逃逸」的ESC键,还带有一丝双关的味道。将ESC键从主键区分开的设计并非Sin65首创,例如改进过的Alice布局,事实上,分离的概念在许多键盘布局中都有体现。相对于紧凑的布局,分离的设计牺牲了一些空间,但却提供了更多的实用性。不过,这一设计是否同样适用于65%的布局,还需要进行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确立一个前置条件,即键盘的布局的设计,非常讲究「祖宗之法不可变」,市场惯性极为巨大。其实在研究Alice配列的时候我就极力强调过这一点,即便是知名度颇高的HHKB,也是建立在QWERTY布局基础之上。
那么在不改变键盘大体基础布局的前提条件下,如何减少误触?以下是我罗列的几点简单的做法。
-
调整按键高度
-
增加按键间隔
-
改变键帽形状
-
变化 ESC 键的尺寸
Sin65对ESC键的处理确实是奔着防止误触的逻辑去的,但这引发了一个微妙的问题:是否真的有必要防止ESC键的误触?在我多天的体验下,就我个人感知来说,并不显著,这倒不是说防误触失效了,而是误触的机会其实并不多。
在65%上与esc仅有一墙之隔的按键是TAB键和1键。
一般而言,对于长期使用键盘的用户而言,按tab而误触esc的概率可以说非常非常低了,那么我们关注1键位。
灰色
让我们尝试还原一个场景:在日常打字中,你何时会使用字母区域上排的数字来键入数字?答案是除了数字1以外的数字,通常这种情况下,使用空格键更加自然。因此,除了数字选择外,真正需要防止ESC键误触的情景相对有限。
-
程序员/软件开发人员:编写代码时,程序员经常使用数字1(例如,数组或列表的索引从0开始)。误触 ESC 键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中断或切换。
-
游戏玩家:在一些游戏中,例如moba和各种RPG,数字1往往对应着一些快捷释放和装备主动效果。误触 ESC 键可能导致游戏不必要的界面切换。
-
快捷键高频用户:一些用户擅长使用键盘快捷键来加快工作流程。对于这些用户,误触 ESC 键可能会干扰其高效率的工作。
当然,可能有朋友会问,会计和数据输入员呢?这两个职业的使用场景中,数字键确实非常频繁,但他们对于数字区的使用需求远超一般用户,这些用户通常会选择带有小键盘的键盘或独立小键盘进行工作,而不是使用像65%这样的小型布局。
奶白
而在使用逻辑层面,对于ESC键的误触问题,许多软件开发者早已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处理。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为关闭操作提供一个额外的确认步骤,以防止误触ESC键导致意外关闭操作。另外,一些应用程序已经将ESC键的功能从「退出」更改为「缩小或隐藏」,从而降低了误触的潜在影响。
经过我的胡乱分析,你或许已经发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ESC键误触的概率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都在减小。或许,这颗独立的"ESC"键的真正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其外观设计上。
那么,它「美」吗?
这实在是一个难以界定的事情,如此叛逆的设计,不禁让我想起过去种种「打脸时刻」,Alice刚推出时我想的是「如此奇形怪状,难登大雅之堂」,TENET出现时我所思的是「70%又是什么四不像配列」,700E爆火时我感叹道「怎会有如此离经叛道的空格」······
不得不承认,我对以上产品的改观或多或少受它们高人气的影响,但反过来看,这些设计最初给我的感觉总是「抗拒」,是的,这就是矛盾之处。一款不那么循规蹈矩的键盘,总是要面对种种苛责,这些设计最终能够「翻身」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臻至完美,而是源自客制化活力最根本的源泉——创新。
如果没有这颗逃逸的「ESC」,Sin65或许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至少是普罗大众熟悉的模样,当然,相较于65配列,我还是更喜欢60,因为它更加的对称。
如果没有这颗逃逸的「ESC」,或许Sin65的额头可以收紧一些,它的加工可以简便一些,试样会少一些,价格也可以低廉一些。
甚至在美学上来说,尽管其余按键相对边框的宽度是均衡的,这颗逃逸的「ESC」并未完全位于左上角顶部的中心。
那么,去掉这颗逃逸的「ESC」,一切会变好吗?
答案是很感性的,但对我来说,如果没有这颗逃逸的「ESC」,我可能都不会想起这把套件。对于一把套件来说,让人记得其实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开团越来越频繁的当下。
这颗逃逸的「ESC」,无论美丑,它对于Sin65而言,非常重要。
组装和手感体验
其实对于组装和手感体验这一块,我手上的这把Sin65还是有些缺憾的,我原先打算组无棉无钢焊接gasket,但很可惜的是这次送测并未提供焊接的PCB,只能组一个无棉pc定位板的gasket。当然,如果你只是想要它发出当下潮流的「麻将音」,各种棉拉满就完事了。
轴体我选用了由键极客出品的覆盆子轴,相较于键极客之前几款轴体,hdpe材质的上盖比较闷。
-
轴心:改性pom(L3)
-
上盖:HDPE(高分子聚乙烯)
-
底壳:PA66(改性尼龙)
-
弹簧:21mm单段加长弹簧
-
触发压力:43g±5g
-
触底压力:53±5g
-
总行程:4.0±0.3
-
触发行程:1.8±0.3
无棉gasket的手感搭配1.6mm不开槽PCB,同时棉条搭配多点位对于这块较小的PCB而言是一个相对致密的压缩,按压时候有些许弯曲,韧弹但并不塌陷。而top铝定相对手感就比较传统的,不过同样的配置比我组过的一些老TOP声音表现要响亮不少。
不过手感真的很难用言语去形容,在此就不多赘述了,如果购买,无棉焊接值得考虑。
键帽方面,我原先打算用MG三文鱼进行搭配,可惜在货架上翻找半天未果,做完手感和声音的测试后,无奈之下,选用了MG巫毒进行搭配尝试,怎么说呢,还是不要尝试为妙,巫毒更适合银色的套件。
一些小细节的槽点和亮点
首先是我最感到迷惑的点就是大写锁定键位的灯,开在了capes和A键的中间,灯一亮,光从缝隙中流出就非常的突兀。
当然,也有值得夸赞的部分,例如PCB的限位柱和子板线材的长度以及预安装好的电池,整体的组装流程还是相对流畅的,至少不需要我用一些奇怪的姿势和视角去插线和塞配件,好的组装体验对于客制化键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从Sin65到Wind Studio
讲了这么多,相信各位对于Sin65本身的了解已经足够充分了,就不写老生常谈的购买建议了,分享一些我碎碎念。
从年初到现在,Wind Studio一改常态,不再推出招牌的X系列,而是接连推出两款个性十足的作品,Z75和Sin65,这其实是非常大胆的行为。
对于一个客制化工作室而言,一年能推出作品的数量其实是极为有限的,两三款已经是非常多了,而对于Wind Studio而言,继续推出X系列无疑是更为稳妥的选项,毕竟无论是受众还是口碑,X俨然是Wind Studio的最硬的招牌。
或许如此大胆的尝试源自愈发紧张的市场竞争,从去年开始,无论是客制化还是量产,卷王键盘对于市场的冲击是很大的,很微妙的,我并不是很喜欢卷王键盘,卷王本身确实是利好消费者的,但不是什么东西都越多越好,建立在这场狂欢之下的其实是日渐脆弱的平衡,保持市场竞争的平衡对于维护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都是重要的。
当然,如此「大逆不道」话我就不多说了,视角回到Wind Studio,对于他们来说,路无非是下沉或者上浮,这是每一个工作室的必经之路,虽然他们如今的Sin65定价和X65相比并没有多少变化,但是市场已经大变天了。
重新看Z75和Sin65这两把作品,我相信Wind Studio自己也会不认为这两款作品已经臻至完美了,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两款作品的状态已经是他们目前能做到较好的状态了,毕竟「三年磨一剑」这件事对于一个年轻的工作室来说,实在是太过奢侈了。
也希望日后能有越来越多的工作室尝试「叛逆」的设计,毕竟一成不变实在是太无趣了。
Sin65,逃逸的「ESC」,不只有逃逸的「ESC」。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