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犀鸟属Bucorvus
是一种犀鸟科的非洲鸟类,多发现于赤道以北。
地犀鸟是犀鸟中体型最大的。现存共有两种,简单来分辨就是:
leadbeateri:红脸南方地犀鸟(下文补图)。
它们生活在稀树草原、普通草原、亚沙漠灌木丛和岩石地区等开阔的栖息地。
更喜欢相对便于觅食的矮小植被环境。
该物种栖息的地区通常比南方地犀鸟(红脸的)的首选栖息地更干燥。
首次描述:
1780年,法国博学者:Georges-LouisLeclerc,ComtedeBuffon,首次描述了阿比西尼亚地犀鸟。
外貌:
阿比西尼亚地犀鸟是非洲犀鸟中体型第二大的物种,仅次于体型稍大的南方地犀鸟,即红脸地犀鸟。
有性别二态性,雄性的面部皮肤混合了蓝色和红色,而雌性的面部皮肤则完全是蓝色。
是大型鸟类,主体羽毛为黑色。在飞行中,它们的翅膀上会露出一大块白色斑块。
平均高约90~100cm,重约4kg。
阿比西尼亚地犀鸟有一个又长又弯曲的强力喙,又黑又长。顶部有一个短的开放式黑色“盔甲”,雌性相似但较小。长着长长的睫毛,可以保护眼睛免受伤害。
最初,人们认为阿比西尼亚犀鸟平均要比南方地犀鸟大。但后来公布的标准测量结果,表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恰恰相反,南方物种实际上要稍大一些。
如何区分:
北部和南部地犀鸟可以通过喉咙皮肤颜色和头部盔甲形状的差异来区分。
雄性北部地犀鸟的喉部皮肤呈蓝色和红色,眼睛周围有少许蓝色,雌性的眼睛和喉咙周围只有裸露的蓝色皮肤。
南方地犀鸟在这两个部位只有裸露的红色皮肤,以及更小、更完整的盔甲。
北方地犀鸟的上颌骨底部有一块淡黄色斑块。
如图:
生活习性:
是昼夜性动物,白天十分清醒和活跃,晚上则栖息在树上。
阿比西尼亚地犀鸟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在地面行上走。
成群的地犀鸟拥有5.2~259.0平方公里的领地。通常是步行巡逻领地,不太愿意飞行,在受到威胁时更喜欢迈开腿逃跑。
通常只有在受到重大惊吓时才会起飞。
雌性和雄性经常会在一起二重唱。在圈养环境下,它们可以活到35~40岁。
饮食方面:
北部地犀鸟主要是肉食性的,它们的喙十分强健有力且锋利。
一只犀鸟一天最多可行走11公里,它们会扑向并吃掉它们遇到几乎全部的动物。
饮食包括各种各样的小型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例如野兔、陆龟、蜥蜴、蛇、鸟、蜘蛛、甲虫和毛虫等。
会挖蜂蜜吃,偶尔还吃腐肉,很少吃水果、种子和花生等植物物质。
阿比西尼亚地犀鸟是“机会主义者”,经常跟随有蹄类动物群和森林大火方向,以忙着逃离的慌张猎物为食。
该物种的天敌包括大型食肉动物,例如豹子。
繁殖方面:
阿比西尼亚地犀鸟是一夫一妻制。
繁殖季节在其分布范围内各不相同,例如:西非种群在6~8月繁殖,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种群在1月繁殖,肯尼亚鸟类最晚在11月繁殖等。
它们喜欢在大树上筑巢,面包树和棕榈树桩是首选。也曾被记录在其他类型的洞穴中筑巢,包括人造洞穴或者岩石洞穴。
雌性会在大约五天内产下一两个蛋,每个蛋的孵化需要37~41天,在此期间,雄性负责为孵化中的雌性提供食物。
残忍的生存之道:
新孵出的小犀鸟重量约为70g。
雌性会在产下第一个蛋后就开始孵化,这样先孵化的幼鸟会比后孵化那只先发育。
第一只孵出的小犀鸟将会疯狂抢食夺取营养,以第二只发育不良为代价快速生长,而第二只出生的小犀鸟通常会在四天左右被饿死。
最后吃的饱饱的长到350克。
当幸存的幼鸟长到21~33天大时,母亲会离开巢穴,开始帮助丈夫提供食物。
阿比西尼亚地犀鸟对它们的后代投入了大量精力,羽翼丰满的幼年犀鸟通常将与父母一起生活长达三年。
它们的繁殖速度很慢,平均每9年才能成功抚养一只雏鸟成年。
彩蛋:
在一些地区,北方地犀鸟因频繁攻击窗户上自己的倒影而打破窗户,被当地人们当作是厄运的象征,从而被捕杀。
保护现状:
由于当地人的大肆捕猎,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犀鸟们的栖息地面临严重的丧失和退化问题。
它们的种群数量已经开始迅速下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了易危系列。
反正看起来就不好惹啦!
我是奇怪的bot,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