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宣防深入人心-谨防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和术语千变万化,有些甚至难以察觉,让人防不胜防。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呢?答案是:下载并使用国家反诈app。

国家反诈app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提供的用于接受诈骗举报及防范的APP。用户可通过本APP举报、报案、学习反诈信息。国家反诈app是一款帮助用户预警诈骗信息、快速举报诈骗内容、提升防范意识的反电信诈骗应用。

反诈宣防深入人心-谨防诈骗

 【典型案例】2022年4月,江苏南京王某接到一个显示为“110”的来电。对方自称是南京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并告知王某涉嫌洗钱犯罪。王某不相信对方的话,并表示要去当地派出所核实情况。对方则称已经通知派出所民警前来协助调查,并让王某不要挂断电话。随后,王某接到一个显示为“派出所”的来电。对方自称是派出所民警,并告知王某确实涉嫌洗钱犯罪,并让王某配合调查。王某此时已经有些慌张,并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等信息,并在对方指导下下载了一个名为“远程协助”的APP,并将手机屏幕共享给对方。对方利用这个APP控制了王某的手机,并从其银行卡中转走了10万元。

任何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的公检法机关都是假冒的。真正的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涉案人员或要求其转账汇款。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请立即挂断电话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冒充客服类诈骗:这种诈骗手段是指罪犯冒充电商平台或者物流快递企业客服,并以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罪犯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并根据受害人网购商品价格、品牌等特点进行精准定位。

反诈宣防深入人心-谨防诈骗

 【典型案例】2022年5月,广东深圳李某在某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件价值3000元的名牌外套,并通过微信支付付款。当天下午,李某接到一个显示为“客服”的来电。对方自称是该购物平台客服,并告知李某由于系统故障导致订单重复扣款,并表示需要李某配合退款操作。李某查看微信支付记录发现确实有两笔3000元的扣款记录,并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在对方指导下扫描了一个二维码进行退款操作。结果李某发现自己并没有收到退款,反而又多扣了3000元。

任何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的客服都是假冒的。真正的客服不会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买家或商家并要求其转账汇款。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请立即挂断电话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线下诈骗

冒充亲友类诈骗:这种诈骗手段是指罪犯冒充受害人的亲友或者冒用其名义进行电话或网络联系,并以出国旅游、生病住院、遭遇意外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这种诈骗手段往往利用受害人对亲友的关心和信任,通过模仿声音或伪造证据等方式误导受害人。

反诈宣防深入人心-谨防诈骗

 【典型案例】2022年3月,河南郑州王某接到一个显示为“儿子”的来电。对方自称是王某的儿子,并告知王某自己在泰国旅游时被当地警察抓走,并让王某与自己的“律师”联系。随后,王某接到一个显示为“律师”的来电。对方自称是王某儿子的律师,并告知王某儿子因为携带毒品被捕,并需要缴纳10万元的保释金和罚款。王某听到儿子出事后十分着急,并按照对方要求将10万元转账到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后,王某再次联系儿子和“律师”时发现电话已经无法接通。

任何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转账汇款的亲友都有可能是假冒的。真正的亲友不会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其转账汇款。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请立即与亲友本人核实情况,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冒充慈善机构类诈骗:这种诈骗手段是指罪犯冒充慈善机构或者冒用其名义进行电话或网络联系,并以救助灾区、贫困地区、重病患者等为由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这种诈骗手段往往利用受害人的同情心和善心,通过编造感人的故事或伪造证据等方式误导受害人。

反诈宣防深入人心-谨防诈骗

 【典型案例】2022年2月,山东济南李某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名为“爱心基金会”的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小女孩需要救助的文章。文章中附有小女孩的照片、病历、家庭情况等信息,并提供了一个二维码和一个银行账户,号召网友捐款救助。李某看了文章后十分心疼,并扫描了二维码捐了500元。后来李某发现该公众号已经被封禁,而小女孩的信息也是罪犯从网上盗取的。

任何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转账汇款的慈善机构都有可能是假冒的。真正的慈善机构不会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其转账汇款。如果遇到此类情况,请立即与慈善机构本身核实情况,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反诈的有效方法

 保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来源,一旦泄露,就可能被罪犯利用。因此,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社交账号等。我们要注意不要在不安全的网站或APP上随意输入或上传个人信息,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公共电脑或WiFi进行网上交易或支付,不要将个人信息告诉陌生人或不可信任的机构,不要将个人信息写在快递包裹或信封上。

核实来电来信:电信网络诈骗往往通过伪造电话号码或邮箱地址等方式冒充他人或机构进行联系。因此,我们要核实来电来信的真实性,不要轻信显示为“110”、“10086”、“客服”、“亲友”等的来电或显示为“@gov.cn”、“@edu.cn”等的来信。我们要通过其他方式与对方本人或机构核实情况,如直接拨打对方电话或官方电话、登录官方网站或APP等。如果对方拒绝核实或催促汇款,那么很可能是诈骗。

拒绝转账汇款:电信网络诈骗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受害人转账汇款。因此,我们要拒绝任何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转账汇款的请求,无论对方以何种理由或借口。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公检法机关、客服、亲友、慈善机构等都不会以电话或网络方式联系并要求其转账汇款。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我们要立即挂断电话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提高警惕意识:电信网络诈骗往往利用受害人的贪婪、好奇、同情等心理进行诱导和误导。因此,我们要提高警惕意识,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不要被感人的故事或伪造的证据所动摇。我们要多学习法律知识和反诈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反诈宣防深入人心-谨防诈骗

#反诈# #实用软件推荐# #盒友日常#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生活杂谈

求职利器大放送!全方位赋能你的职业发展

2023-5-23 0:00:00

生活杂谈

经典永不过时,回忆我过去曾看过的那些老番

2023-5-25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