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考公王牌?夕阳红专业?
法学或许是最常被人误解的社科专业之一,诸如“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劝人学法,千刀万剐”“法皇汉帝宇宙机”等名言警句也是层出不穷。
那么,报考法学相比其他人文社科专业有哪些优劣?法学专业究竟要学什么“法术”?法考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考吗?律师的工作又是否真的像我们在影视作品和相关游戏中看到的那样?
像张伟这样有自己的律所,能独立执业的律师已经算是混得好的了
形成鲜明对照的就是文史哲等人文专业,就业比较难,变现慢,读研的话要做好坐冷板凳准备,像我比较了解的历史专业光是买文献典籍和工具书就很烧钱,相对适合家里有矿的朋友读。
其二,家庭背景。家人有从事广义法律职业(公检法司等公务员、律师、法务)或有相关人脉的朋友比较适合读法学。一来有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学起来轻松些。二来有利于实习和就业。
无奖竞猜:图片中出现了哪些法律职业?
其三,个人能力。首先是可靠的记忆力。像我们在律政剧上看到的律师口若悬河,法条倒背如流的场景往往是假的,因为要引用的法条事先就会准备在辩护意见书等法律文书中。但是为了应对期末考试和法考,记忆力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要行使法学生特有的紧急立法权(指编造法条)了。
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毕竟律师是和人打交道的行业,无论是与当事人和三法司的交涉,还是法庭上针锋相对的辩论,抑或出具规范的法律文书,这两种表达能力都是缺一不可的。
此外,法条与案例检索能力,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所以并不是只有文科生才适合学法,像一些有理工科知识背景的人在知识产权法方面甚至更加吃香),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也很重要。
学法有哪些好处?
第一,在人文社科专业中,法学专业相对好就业,薪资相对高(尤其是做房地产、破产、证券、涉外等商经领域的律师)。法学与汉语言文学合称“法皇汉帝”,可选择的岗位多,司法类公务员还有司法津贴,是名副其实的考公王牌专业。
第二,知识面相对广。比如学习法制史能拓宽视野(如五刑、八议、春秋决狱、会审公廨),学习税法有助于了解税务领域知识(能自己计算个税了),学习保险法买保险不易被坑(比如哪些情况是免责事由),学习国际公法能增进国际关系知识(比如了解大使和代办的区别)。
第三,法学实用性强,法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能力都很突出。在小卖部买到过期一周的可乐?进了饭店被告知餐具要额外收费?在网店上买到了劣质产品而商家却不肯退款?这些都是我和室友们真实经历,只要有相关知识,一点厚脸皮和硬钢到底的勇气,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们校友甚至还有因禁带饮食规定起诉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调解结案,但是从结果看算胜诉了)。
现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不禁自带饮食了
假期准备
我其实是比较支持大家利用假期考个驾照,和朋友们打打游戏或一起出去旅个游的(拒做卷王从我开始)。不过如果你想更好更快地实现从高中毕业生到法学本科生的身份转变,那么倒是有一些准备工作可以做。
积累法律知识
我不太建议毫无相关基础的朋友上来就看晦涩高深的教科书(点名王泽鉴的《民法总则》),或是直接给你们开一长串书单。个人建议先看一看院校的培养计划,了解法学生四年来要学什么专业课,区分公法和私法,对各个部门法的内容有所了解。
有了宏观认知之后,便可以从微观着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比如和法理学有关的《西窗法语》《洞穴奇案》《电车难题》,与刑法和刑诉法有关的《无罪辩护》等。如果你目的性特别强,早早就定下了法考和考研计划,那么可以有针对性地看一些相关视频(强烈建议关弹幕以免影响观感)。
培养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比法律知识更加抽象。法学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习惯说法言法语(在外人看来就是学魔怔了),具有较强的法治思维。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证据思维,与不熟悉的朋友有较大数额的金钱往来时保存好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这样做能为后续采取救济措施省去很多麻烦。
逆转裁判里的“逆转思维”也是一种法律思维
做好心理准备
这点和我之前说到的抗压能力有关。因为法律职业的特殊性,法学生在实习和工作中难免会接触更多的社会阴暗面,所以我建议要做的心理准备,既包括面临学业、升学和法考压力的准备,也包括忍受实习期低薪高压的牛马生活和面对重大抉择时不忘初心的准备。
主线任务
如果把法学本科生活比作打游戏的话,毕业自然是主要目标,完成所学课程,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是主线任务。虽然法考不是毕业的必备要求,但鉴于其重要性,这里也将其列为主线任务。
课程
法学的主要课程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制史(部分院校还开设外国法制史)、宪法、民法总论与分论(债法、物权法、侵权法、婚姻家庭法、人格权法等)、刑法(赚钱的秘诀都写在里面)、商法(真正赚钱的秘诀*1)、经济法(真正赚钱的秘诀*2)、知识产权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三国法(不是魏蜀吴三国,而是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三国法),这些就是我们作为法师要学的“法术”。
课堂是第一战线,学好课程内容对巩固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老师的授课方式以讲解教材为主(讲理论,讲法条,讲案例),偶尔会有学生课堂展示环节。期末考察的方式包括考试(开卷或闭卷,但开卷不意味着简单,因为意味着老师可以肆意考冷门甚至考试范围外知识了)、课堂展示和论文提交(有时交简单的作业也可)。如果想要推免(也就是所谓的保研),那么高绩点自然是必要的。此外,一手好看的成绩单对于考研和考公(相关单位有时会要求提交)来说也是加分项。
相比理工科和其他人文社科,个人认为法学生平时的学业压力并不大,但是期末要记忆的知识点多,所以相对依赖靠前突击。我的经验一是重在平时(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掌握好最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理,但也不要提前太早背书(因为到了后面还会忘记)。
背不下去就去撞豆腐
二是利用出题老师的惰性(懒得自己编题)和惯性(喜欢把往年的题不经更改就用到今年),多看看与专业课相关的法考真题,或者去打印店看看有没有往年考试真题(问学姐学长也可)。我有一次考试就纳闷,怎么背书背得这么牢名次却是中游,而同学们一个个考了不到半小时就纷纷交卷了,后来才知道班上一大半的同学早就从不同途径拿到了往年考试卷子,而老师一个字都没有动过。
小贴士一: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不应当依赖投机取巧,否则以后执业了可能会“还账”。
小贴士二:不过鉴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法考所考(法考命题人爱好的学说)和实践所用(实务知识)三者的脱节,所以有时投机取巧了也未必会有还账的时候。
论文
没啥好说的,本科毕业论文只要认真写了大都能过,注意原创性和查重即可。我目前只见过挂科太多延毕的,没有见过因为毕业论文写的差而毕不了业的。
法考
法考素来有“天下第一大考”之称,近年来通过率在12-15%左右。不过很多报考法考的是社会人士(像我的考场里就有四五十的大叔),所以本科应届生考过的概率要大一些。而且法考成绩是也有加权分机制的(就是和四六级一样按照名次赋分),因此比起考驾照那样的通过性考试,它更接近选拔性考试。
通过法考并不意味着你的生活质量能获得显著提升,但它不仅是对你相关能力(指背书和做题)的认可,也是是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门槛(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加分项(如法务),类似游戏里的通行证和入场券。关于法考的更多信息和相关备考经验,可以参考我去年写的这篇文章:从三伏到三九——老狄的法考经历分享
支线任务
考研
法学专业考研分为学硕(法学硕士)和法硕(法律硕士,也叫专硕,又可以分为法本和非法本两类),个人感觉近年来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了。法学学硕的相关经验可参考我这篇文章:从双非到五院四系————老狄的法学学硕考研初试经历分享
考公
我在等考研初试成绩时看了一个多月的考公资料,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考公经验。不过就报考岗位来说,根据我的刻板印象和道听途说,公安岗位的体能要求比较大,危险性高一点,基层法院比较忙(我的室友做过半年书记员,深有体会),基层检察院相对闲一些,司法局最闲(就我去领法律职业资格证那天的所见所闻来说,是这样的)。另外也可以考虑包括一些单位的法制科或行政复议岗。
检察官是很多法学生向往的职业
社团
根据我四年的经历,学生会和宿管站等学生组织对于升学和求职的作用不大(主要作用是交朋友,加素质拓展分,加宿管分)。个人建议的社团是法律援助社团(有些学校的法援社团能学到关于材料准备、证据搜集、代理等实务知识)和辩论队(能锻炼口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习
实习是培养法律实践能力的最佳手段,公检法司、律所和企业为法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岗位(廉价劳动力)。找实习的途径一般是三种,一是学院推荐(多看辅导员发的招聘信息),二是家人或亲戚介绍,三是毛遂自荐。
我去律所实习比较多,本科四年间每年暑假或寒假基本都会去(大四要考研,去没啥事的企业法务岗待了一段时间)。早期没学过诉讼法,知识体系不完整,那就帮团队里的师傅师兄干些打杂勤务(拿盒饭,打印文件,整理材料),空闲时看看卷宗和其他材料。
真实的法庭辩论,并没有魔法和拍桌子大喊异议
学了诉讼法后,我参与了一些民刑案件的讨论,出差,会见当事人,旁听庭审。虽说没有薪酬(因为那时我还没有过法考),但是确实掌握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对律所执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对律师执业生态的了解,对真实案件相关卷宗的解读能力的提高(这个对法考主观题帮助很大),风险规避等。
职业选择
律师和公务员职业我之前已经有所介绍,因此这里简单谈谈其他法律职业。因为平时接触较少,所以如有错误请多多指正。如有冒犯(没错,说的就是法务),也请多多包涵。
公司法务:法律共同体歧视链的最底端,企业中经常被忽视的岗位(就我的个人经验来说也是这样的),因为通常被认为用处不大,出了事公司也倾向于外聘律所的律师来代理案件。
法律科研人员:指高校教职人员和研究所研究员,有志于从事与学术和教学的法学专业研究生可以考虑。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基层法律服务所中执业,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人员。
公证员:很冷门的法律职业,负责法律文书和其他文件的公证事项。
院校推荐
“五院四系”,是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法制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除了是否是985,211外,是否是“五院四系”也是择校时的重要考虑标准。五院四系包括: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或中政)、西南政法大学(西政)、西北政法大学(西法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政)等“五院”(前身都是学院)和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等“四系”(前身都是这些大学的法律系)。
因为我本人目前在华政就读,所以顺便向大家推荐(吐槽)一下我的母校。
地理位置与学校环境:华政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长宁,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老式建筑风格。新校区在松江大学城,去市区需要乘坐地铁,比起老校区略有不便,景色秀丽,欧式建筑风格,体现“中西合璧、古朴典雅和内敛稳重”的特征,庄严大气统一,芳草地、红砖墙,有“东方霍格沃茨”之称(真就培养巫师了是吧?)。《微微一笑很倾城》也是在这里拍摄取景的。
法学学科实力与师资力量:学科实力方面,华政在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中评定为A,仅次于人大和法大。师资方面,学校有多少长江、多少杰青不是我关心的。就我接触的老师而言,都是教学态度负责,专业素养过硬,且富有个性的。
行政与后勤:与科研教学实力形成鲜明对比,华政的行政管理经常被学生吐槽。教学楼的桌椅不去修(现在在修了);体育部削减预算影响部分运动校队参赛;研究生补贴发放不及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要打印重要文件,跑了几个地方发现那里的自助打印机都坏了,手机应用里的自助打印系统也连不上去,差点坏了我大事。
升学与就业:华政的认可度在江浙沪地区很高,在律所和公检法机关里校友随处可见。前两天和一位英语专业的初中同学兼现在的校友吃饭,聊到暑期实习的事,他表示自己在涉外的律所评估机构(类似律师事务所界的大众点评)上班,身边的同事几乎也都是华政校友。
不过学校还是吃了双非的亏,没什么选调生名额,推免率也很低,因此想要考公和考研的朋友还是要多努力了。
图书馆门口以手指天的柏拉图雕像,造型参考了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结语:既来之,则安之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怕这两件事不分性别)。与许多专业一样,法学的“围城”色彩浓厚,里面的人想出去(要背的东西太多,学不下去了;忍不了律师实习期的苦;没有案源要饿死了),外面的人想进来(能温饱;好考公;能独立解决遭遇的法律问题)。
对此我只能说既来之,则安之。扎扎实实学四年,不浪费光阴,这个专业并不会亏待你。当然如果你真的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实在提不兴趣,那么选择大二转专业,考研考其他专业或者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兴趣爱好、大学专业和从事行业从来就没有必要绑定在一起。
之后我会在“老狄说法”栏目里结合自己与朋友们的实际经历,为大家介绍更多有趣或实用的法律知识,并聊聊身为法学生玩逆转裁判系列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