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军训,站军姿的时候脑子里空着,偶然想到了作家王小波对“忆苦饭”的描写,于是有了此文。
忆苦饭与思甜饭
王小波写过一篇名为《体验生活》的杂文,描写了作者在云南插队期间参与制作的一顿“忆苦饭”。体验生活即“体验艰苦生活”,忆苦即“回忆苦难”,上位者希望通过回忆过去的苦难,让人们珍惜眼前的“幸福”。
可是对过去苦难的"中庸式"模仿,是不是又滑向了形式主义?也许军训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纪律性、集体意识、行为习惯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让新生了解军人等一类人的艰辛和困难。从这个角度看,这就不叫形式主义。十五天的军训并不能改变一个人,如果在这十五天内还试图用无意义体罚去教会学员无条件服从,那更是无稽之谈,只会令人反感。
“流行”苦难
谈论苦难在现在好像是“流行”的。我们经常引用余华对苦难的描写: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不幸的遭遇一直降临在福贵身上:从军队死里逃生,输了家产反而逃过一死。他身边的所有亲人,父母、妻子、儿女都相继离开世界,最后福贵孑然一身。
对待苦难,余华的态度是泰然忍受,王小波的态度似乎不同,他说: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我不由想起了一年前在B站讨论度极高的“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和电影《隐入尘烟》。二舅是一个聪明人,在那种环境下他仍能在村子里闯出一番天地,很多人歌颂他的坚韧。电影中的马有铁在贫穷的物质生活中,找到了最质朴的爱与被爱,他有着高贵的品格。
遐想
和智慧的人交谈总是令人受益匪浅,上个月在B站看到一个杂谈视频《丧丧的生活要自救》,视频节奏很慢,却在二十多分钟内解答了很多我心里埋藏的问题。视频中讨论了负面化的社会新闻占据热点,这些新闻只提供病态的事件,却没有给出一种新的认知、探讨事件的动机,徒增焦虑与愤懑。up还探讨了关于友谊、关于自我与外部压迫、快乐哲学、互联网带给人心态的剧变。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