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固态硬盘,实在太便宜了,让人忍不住想剁手。
硬盘多了,硬盘位就很容易不够用(尤其是笔记本)。如果想要把固态,当成外置的游戏盘或者数据盘,长期连接电脑使用,一个常见的方法,是接一个移动硬盘盒,把固态当成 U 盘。
但是,不少固态的发热都比较大。而目前的硬盘盒,基本都只依赖金属外壳散热,不一定能充分把热量散走。如果硬盘长期工作在高温状态,轻则速度变慢,重则掉盘,还会损害寿命。
因此,为了追求外接硬盘的长期稳定工作,我决定 DIY 一个散热拉满的硬盘扩展坞。
直接上外观图:
ITGZ 是佳翼旗下的品牌,固态硬盘盒广受好评,因此选择了它的转接板。转接板使用RTL9210b 主控,最大速度 10Gbps,支持 NVMe/SATA 双协议,在性能和温度控制上,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固态散热器一般都是为 PCIE 5.0 的高发热固态准备的。我选择了小巧且便宜的 ID-COOLING Zero M15,应对硬盘盒的散热,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风扇并不需要很大的风量,因此随便买了一个,用起来静音即可。
结构设计
为了把这些零件组装到一起,我使用 SolidWorks 软件,自行设计了用于装配和固定的支架。
为了方便小伙伴 DIY,模型直接分享给大家,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到评论区自取。
建议大家使用尼龙材料进行 3D 打印,可以耐高温,并拥有不错的强度。由于模型本身体积较小,花费不高,仅需 20 元左右。
在组装的时候,首先要安装 M.2转接板。转接板上有两个螺丝孔,使用 M2*8 的螺栓和 M2 的螺母,把它固定在支架的前端。
随后,安装 9cm 风扇。最好安装在支架的左侧,同时向鳍片吹风(LOGO 面朝里)。
最后,按照固态散热鳍片的安装说明,把固态硬盘夹在散热片上。把带着散热片的固态,插到转接板上,就大功告成了!
性能测试
为了实际检验这个 DIY 扩展坞的散热性能,使用公认的发热大户:铠侠 RC20 进行测试。
测试过程中,使用 TxBENCH 固态评测软件,连续满负载写入10分钟,并通过 CrystalDiskInfo 进行温度监控。室内温度约为 25 度。
在开始测试前,RC20 裸盘的温度为 31 度。
RC20 空负载温度
首先,把 RC20 放在正常的金属硬盘盒里,进行连续写入测试。
为了控制变量,硬盘盒使用了同为 RTL9210b 主控的山泽,并保证了导热垫与金属外壳紧密贴合。
连续写入 10 分钟后,温度达到了 58 度,已经十分逼近 60 度的热量警戒值。
普通金属硬盘盒,压力测试后温度(满负载写入 10 分钟)
测试完成后,把 RC20 换到 DIY 硬盘扩展坞里,重新进行同样的连续写入测试。
DIY 的降温效果极为显著:连续写入 10 分钟后,温度仅为 34 度!也就是说,相比与普通硬盘盒,DIY 的硬盘盒让硬盘的温度足足降低了 24 度!
另外,在写入测试结束后,RC20 的温度,就在 10 几秒钟后,直接降到了 29 度,只比环境温度高了 3 度。
DIY 硬盘扩展坞,压力测试后温度(满负载写入 10 分钟)
效果好得有些夸张了。这说明,大风扇 + 专用鳍片的散热效果,对于固态硬盘已经是高度冗余的了。
结语
这次桌面扩展坞的 DIY ,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虽然这样的设计,已经没有便携性可言,但却非常适合放在桌面上、长期连接电脑来使用。
重要的是,在双重散热的威力下,“发热”这个因素,已经不可能成为影响硬盘稳定性的条件了。
—————————–
往期推荐: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