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冠羞避:crown shyness
指的是在某些树种中观察到的现象。在生长空间不充足的环境下,树木的树冠通常不会相互交叉或者接触,而是各自占据一块空间,树冠之间会像拼图的缝隙一样产生间隙。
树冠害羞是一种植物版的适应性行为。
即生物在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季节、温度、光线等)改变时为适应这些变化所表现的行为反应。
2. 磨损假说
该种假说认为,树冠树枝的交叉会导致相邻树木的“相互碰撞”。多风地区的树木在风中相互碰撞时,会受到很大程度上的物理损坏。
为了避免磨损和碰撞,树木诱发了这种树冠羞避的反应来保护自己。
据研究表明,侧枝在茁壮生长的过程中是不会受到邻树影响的,直到受到树木之间互相触碰的干扰。
树木生长结节的持续磨损会破坏芽组织,脆弱的它们会被擦伤甚至是脱落,使树枝无法继续横向生长。
澳大利亚的一位林务员MR Jacobs,于1955年就开始研究桉树的树冠羞避。
他认为树木的生长尖端对磨损很敏感,为了避免树枝之间碰撞而产生的物理摩擦,才演化出了这种现象。
3. 光照假说,为了获取更充足的光照
还有一个支持者较多的假说是:树冠羞避与临近植物的相互光感有关。
植物体内含有一种觉察光的蛋白质,可以“分辨”光的强弱。这使植物们的光感非常强大,可以检测到阳光充足的红光。
并且根据对许多植物物种的研究,人们发现,植物能够通过探测反向散射的远红光,来感知相邻树木的接近程度。随后它们会改变生长的方向和形态,来作为避荫的一种手段。
看来通过这种机制,树冠之间出现间隙是有道理的。
当树木十分密集时,树木最外层的树枝会因为其他树木树枝投下的阴影,而接收到较少的的光线。
这些树木为了生存下去,才演化出了这种行为。
1982年3月,生物学家弗朗西斯·杰克·普茨 (Francis “Jack” Putz)刚刚结束了实地考察,躺在了一片红树林下小憩。
当他抬头凝视天空时,风吹动了他上方红树林的顶部,导致相邻树木的枝条相互碰撞,并折断了它们最外面的一些叶子和树枝。
普茨注意到,这种“大自然的修剪”在树与树之间留下了一条条缝隙。
这时的普茨认为:树木也需要个人空间。风、光照等因素,都可能是它们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
至今,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了普茨和他同事的早期推测。风似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枝之间划出的边界,也可以改善它们对资源的获取,例如光。
这些缝隙甚至可以抑制食叶昆虫、寄生藤蔓或传染病的传播。
再早一些,就有科学家提出假设,即由于缺乏光线,树木们演化出了这种现象,来适应生存。
但普茨的团队在1984年发表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树冠害羞可能只是被风吹过的树木之间争斗的产物,每棵树都竞相长出新的树枝并躲避相邻树木的“攻击”。
在他们的研究中,红树林在风中摇摆得越多,它们的树冠与相邻树冠的间距就越大。一些初步的观察结果,都支持了这种所谓的磨损假说来解释树冠羞避。
可二者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服对方,所以现在这两种假说仍在互相辩论中。
目前的这三种假说,其实都很有道理,但都离不开一种生长机制:趋同进化/演化。
不同的生物,甚至在进化上相距甚远的生物,如果生活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此种现象称为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
这些树们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化。从而共同产生了这一适应性行为,也创造了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独特自然现象。
小彩蛋:
英国朋克摇滚乐队:Trash Boat,将这种现象画成了画,用做了2018年7月20日发行的新专辑:Crown Shyness(树冠羞避)的封面。
Trash Boat成员合影
Crown Shyness封面
像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我之前更新了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因为不是投稿,可能比较简略,大家凑合凑合看看
以后,可能会翻修一些比较有趣的。
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们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赞叹和震惊,赞叹它无与伦比的美,震惊它创造了如此繁华的大千世界。
也许有时我们也要向树木学习,懂得尊重他人隐私,懂得保护自己,学会“寸止”。毕竟,再打扰就不礼貌啦。
#免责声明#
①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②若您需要商业运营或用于其他商业活动,请您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
③如果本站有侵犯、不妥之处的资源,请联系我们。将会第一时间解决!
④本站部分内容均由互联网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与商业用途。
⑤本站提供的所有资源仅供参考学习使用,版权归原著所有,禁止下载本站资源参与任何商业和非法行为,请于24小时之内删除!